疯狂假期旅游网

自贡有什么旅游景点(自贡旅游景点大全景点介绍)

疯狂假期旅游网 http://www.fkjq.com 2025-10-08 10:25 出处:网络 作者:东南亚国家旅游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自贡有什么旅游景点,以及自贡旅游景点大全景点介绍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自贡有什么旅游景点,以及自贡旅游景点大全景点介绍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 1,自贡:东方龙宫邀你玩转侏罗纪 “奇趣龙宫嗨玩一夏”攻略发布
  • 2,行走在川南,那里有盐井、恐龙、彩灯和蒸汽小火车(四川自贡)

自贡:东方龙宫邀你玩转侏罗纪 “奇趣龙宫嗨玩一夏”攻略发布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看恐龙·到自贡。2023第二届国际恐龙文化旅游节期间,自贡恐龙博物馆将启航“奇趣龙宫·嗨玩一夏”活动之旅,推出五大主题活动,带你玩转侏罗纪。

据了解,活动期间,备受期待的“穿越侏罗纪·恐龙奇妙夜”主题活动再次推出。100个亲子家庭,五个专场活动,夜探龙宫、龙宫寻宝、恐龙专家面对面、拜访恐龙的植物邻居、龙宫惊魂时刻等精彩活动持续加码,有趣又好玩的活动等你来参加。游客可在自贡恐龙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查看活动参与详情。

暑期来临,“探秘恐龙世界”龙宫研学季持续火热。游客可以走进博物馆、走进恐龙世界,体验古生物学家的一天,亲自动手组装恐龙、修复化石,感受侏罗纪世界的别样魅力。

恐龙是远古时代遗留的生命奇观,艺术是现代的语言表现。活动期间,自贡恐龙博物馆还将举行《艺术家眼中的恐龙——跨越亿年的触碰》特展。该展览让两者跨越时空距离,让艺术与亿年前的恐龙碰撞,开启恐龙艺术的新起点。本次展览从2023年7月1日至9月1日在自贡恐龙博物馆恐龙遗址馆进行。

同时,“龙宫小小讲解员”培训班也将正式开启,暑假期间,小朋友们在专业大咖、恐龙达人、科普专家的护航下,在龙宫挥洒青春与汗水,为博物馆注入新能量,成为下一个优秀的“恐龙代言人”。

此外,7月至8月,“青春恐龙达人”志愿讲解活动也将在自贡恐龙博物馆恐龙遗址馆持续进行,“青春恐龙达人”将不定时为来馆观众提供优质的志愿讲解服务。

据了解,本次活动期间,自贡恐龙博物馆还推出惊喜福利,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门票免费,旅行社团队成人门票7.5折优惠,自贡多景点联票优惠;研学团队讲解优惠20元/人;针对18周岁-59周岁成人推出“龙宫电子年卡”,100元即可一年内无限次畅游龙宫;前10个报名参与“穿越侏罗纪·恐龙奇妙夜”活动的家庭,享受报名费8折优惠等。这个夏天,自贡恐龙博物馆邀你相约东方龙宫,玩转侏罗纪。(赵丽)

行走在川南,那里有盐井、恐龙、彩灯和蒸汽小火车(四川自贡)

北望天府,有井自流

来过四川无数次(真的数不清有多少次了),不是去川西高原上体验震撼心灵的风景,就是猫在成都附近吃火锅喝盖碗茶,或者干脆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倒头睡到自然醒,一直没有机会(或是自己不创造机会)去当年井盐开采的中心——“ 自贡 ”看一看。

纵观历史上人们食盐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 海盐 、湖盐(池盐)、井盐和岩盐四种。顾名思义,海盐就是用海水晒盐,中国的海边晒盐场以江苏盐城一带最为有名;湖盐则主要是从盐湖或盐池中提取的食盐,中国的湖盐首推青盐,即青海湖到柴达木盆地一线众多盐湖里出产的食盐;岩盐也就是从矿物中直接提取的氯化钠, 河南平顶山的叶县是中国最大的岩盐开采基地;而井盐则是开凿盐井,然后从盐井中取卤煮盐,中国最有名的井盐当然就在四川自贡。

自贡也是因为城内两口盐井“自流井”和“贡井”而得名。再次顾名思义,贡井就是皇室专用的御井,井里提取的盐只能供奉给皇室,老百姓莫说吃了,舔一舔都是犯了王法,而自流井就是民用的盐井,但也是官家专营的。

从成都机场取车,一路奔驰来到自贡,首先就到位于市内的“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参观。这家博物馆原是到自流井经营盐业的陕西盐商集资兴建的西秦商会,始建于清朝乾隆元年,即公元1736年,是一座造型精美、规模宏大的清代官式廷院。

慕名而来,原本只是为了欣赏一下这难得保存至今的原汁原味的清代会馆,可实际看下来,却发现这座博物馆展出的盐业历史也很有意思。

井盐、海盐、池盐、岩盐的介绍;自贡采盐历史的介绍;盐井开凿和食盐开采技术的介绍;采盐工具发展、衍变的介绍;中国历代盐政和盐税的介绍等等,浅显易懂,内容翔实,严谨生动。

在一座古色古香的清代建筑里面,详细学习了从古至今关于盐的历史,从盐业历史博物馆开始自贡之行,突然觉得十分应景。

只有仔细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才会真切体会到盐政和盐税对于封建王朝的重要性,食盐专卖几乎可以算是古代国家财政的根基之一。在社会高度发展和市场化的今日,食盐就像空气和自来水一样,虽然仍然必不可少,但是却显得很不起眼。国家的税收来源也变得更加丰富,盐税再不是影响国计民生的深远关键了。

看完了盐业历史的博物馆,再实地去看一座有两百年历史的古老盐井,经验和实践稳稳地结合起来,很有必要。

燊海井开凿于清代道光三年,即1823年,历时13年才完工,井深1001.42米。井成之后,每天可产盐卤万担以上,还有产出天然气5000-8000立方米。网上查到这点资料时,我有点疑惑,那个时候就可以保存和使用天然气了吗?

按照家里老人的说法,每挖一口水井之前,再有经验的老师傅都不可能百分之百肯定下面有没有水,盐井想必也是亦然,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支撑着当时的人们一直下挖了一千多米。要知道现在让很多人在平地上跑一千米,估计都能让他们回家休病假3个月,更何况是往下刨土钻岩。

与其他地方许多已经彻底沦为旅游景点的老物事不同, 四川 还保留了不少仍然还在运作的老作坊或是老工场,榨油的、纺织的、采矿的、染色的,还有燊海井这种深井采盐的。虽然比不过现代化工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但在如今这种许多物资都供过于求的年代,手工造物带来的朴素的纯粹感,更加能够增添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感。

比如我,就专门在燊海井买了几包井盐,尽管也不知道买了干啥用,平时我也不做饭,但是我可以带给我麻麻,然后给她讲讲老盐井的故事。

以前人们凿井,尤其是深达数百米以上的深井,基本用的都是北宋庆历年间出现的“冲击式顿钻凿井法”,简单说,就是利用杠杆原理,使用锉头反复冲击井底,凿穿地面和岩层,这样凿一口深井,往往需要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

如今的燊海井仍然保留了当年由木制碓架、井架(天车)、天地辊、大地车组成的完整钻凿体系,尤其是高达18.3米的天车最为显眼,任何进入燊海井的游客,第一眼都必然会被这座高高的井架所吸引。

用粗大圆木和蔑索捆扎而成的天车,已经在古老的千米盐井之上矗立了将近两个世纪。很多人问中华民族的内核是什么,这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答案,我水平有限,也总结不出来,但是我知道的是,中华民族的内核,就依附在书卷上、华服上、典籍上、瓦当上、农具上、水车上,当然还有这“天车”井架之上。


沧海桑田,有龙名恐

谁也想不到,小小的自贡市,竟然有一座与美国犹他州恐龙纪念公园、 加拿大 阿尔伯塔省立恐龙公园并称为“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的大型恐龙化石博物馆。后来想想也没错,毕竟一亿多年前,恐龙们也不会提前选好一线城市埋骨,如今在哪里出土都属正常,一亿年的沧海桑田,绝大多数的恐龙化石如今肯定都沉没在海底,在陆地上还能刨出一些来,那算是大幸运。

在现在深受意识形态影响的西方媒体中,一些专业类的媒体,由于远离政治和经济,比如自然科学领域的《柳叶刀》、《细胞》、《自然》、《PANS》等,还有偏向于地理和旅行的《美国国家地理》、《孤独行星》等,还是能保持比较中立的态度,而《美国国家地理》既然能把自贡的恐龙博物馆评选为“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博物馆”,那么我觉得这个“最好的”公信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自贡恐龙博物馆正是在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兴建的一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看网上的介绍,这是中国继半坡遗址和秦始皇兵马俑坑之后,又一座大型的遗址现场博物馆。当然,我认为这个介绍有点过时了,现在至少还要再加上殷墟博物馆、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南越王墓遗址和海昏侯博物馆这几座遗址类博物馆中的精华之作。感谢好友@翩然一沙鸥的指正。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被称为“恐龙群窟”,在一片很小的范围内,就能出土恐龙个体化石100多个,其中比较完整的就有30多具。可以想见,当时如此多的恐龙聚集在如此狭小的范围内被突然埋葬,一定是遭遇了巨大的地质变故,才有可能形成如此集中的化石群。

博物馆的第一个展厅就是极其精彩的“龙宫”,其中陈列了几十具完整的恐龙化石,令人叹为观止。

“劳氏灵龙”是鸟类的祖先,可惜还没有进化出能飞的翅膀,只能被食肉的“建设气龙”在后面疯狂地追赶。

“建设气龙”之所以有个这么奇怪的名字,完全是为了纪念当年开发建设天然气矿时挖掘出了这种恐龙化石。

“太白华阳龙”和“自贡四川龙”,自贡恐龙博物馆里的恐龙化石,有很多都是这样一具肉食和一具植食放在一起展示,充分表现了当时地球上弱肉强食的残酷,一亿年前的世界原来是这个样子。

集中出土的三具“李氏蜀龙”化石,分别长12米、9米和6米,是两具成年个体的骨架和一具未成年个体的骨架,三者之间很大概率有亲缘关系。这也是自贡恐龙博物馆最令人震撼的地方,一出土就是一家子!

“天府峨眉龙”就是我们经常提起的蛇颈龙,一种体格庞大的植食性恐龙。 自贡 恐龙博物馆里的两具峨眉龙化石,集中出土,分别长达20米和6米,一大一小,一具成年,一具幼体,大概率又是恐龙妈妈带着孩子。

“四川巨棘龙”属于进化链前端的原始剑龙,还没有衍变出后来的剑龙那样短而粗壮的脖颈,很容易被肉食性恐龙一口咬住,这也算是原始剑龙的“七寸”吧。

长达7米的“多棘沱江龙”在头尾长度仅仅5.5米的“甘氏四川龙”面前,仍然逃不过被狩猎捕杀的命运,这就是食物链的残酷。其实在现在的地球上,食物链仍然异常残酷,只不过捕猎者和被捕猎者的体型都不像一亿年前那么庞大,外貌也不那么狰狞,所以看起来视觉冲击会舒缓许多,但本质还是一样的。

肉食性的“ 和平永川龙”正在撕咬植食性的“鸿鹤盐都龙”,尽管只剩了干枯的骨架化石,却仍然能依稀感受当年捕猎现场惊心动魄的血腥残暴。

这具长达9米的“ 和平永川龙”是自贡恐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发现在自贡市的和平乡,同时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永川龙化石之一,经过现代科学仪器的检测,还发现这头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食肉恐龙的腿骨还由于严重外伤导致过骨折。

为了拍摄“龙宫”中央体型最庞大的“合川马门溪龙”和“巴山酋龙”,不仅仅要把相机的广角开到最大,还得在大厅里左右腾挪、上下翻飞,寻找合适的角度,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从马门溪龙的侧后方拍摄到了一张全景照。我可以用十几年老驴友的名誉发誓,这也是整个大厅里可以给这头长达20米的“马门溪龙”拍摄全身定妆照的唯一角度了。

话说发现“马门溪龙”的地方,实际叫作“马鸣溪”,这是一个位于四川宜宾的地方,不过在命名的时候被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的方言闪了一下腰,误读成了“马门溪”。

这里是一片恐龙化石埋藏遗址,在很小的一片区域里,竟然埋葬着大大小小十几具恐龙化石,而且大部分化石都保存地比较完整,层叠挤压,暴裂无声,几乎重现了当年“恐龙墓园”的惨烈景象。

博物馆二楼陈列的是大山铺同一片侏罗纪遗址中出土的其他古老动物和植物的化石,还有一部分看上去就如同远古暴君一般的恐龙头骨化石,仅仅只是看上一眼,就令人极度胆寒。

这个古老的始祖鸟类化石,可以清晰发现恐龙向鸟类进化的状态,如果不是严重的地质灾害带来的环境恶化中断了进化过程,不知道在后来的上亿年中,恐龙可以最终进化成一种怎样的形态?

霸王龙已经可以直立行走了,如果再进化出拇指呢?那么地球上是不是会被一群绿色皮肤的恐龙人统治?我是一只小青龙?

一亿年前的鳄鱼化石,这是与恐龙同个时代的物种,地球曾经的统治者恐龙已经灭绝和消失了,鳄鱼却存活至今,依然活跃在各大水系沼泽里。

凌源潜龙,拥有这个十分酷炫名字的爬行动物,学名是“中国水生蜥”。不知道认真观摩化石上各种造型的潜龙,会不会突然悟出“降龙十八掌”中的第五掌?

胡氏贵州龙,虽然体格小,但却是海洋里顶级的掠食动物,妥妥的食物链顶端霸主。

从这个古老的化石上,已经可以看出很明显的鸟类特征了。

按照生物进化的顺序,物种进化应该是从海洋到陆地,再从陆地到天空,所以鱼龙应该正处于鱼类到陆地恐龙爬行动物的中间状态,算是印证了进化论的观点。

离开博物馆的陈列区,博物馆外围区域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也还值得逛一逛。

馆外的池塘里种了许多荷花,到了夏天,满池荷花,蜻蜓徜徉,阵阵蛙鸣,再配上惟妙惟肖的恐龙模型,这里的场景应该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


自贡彩灯,真香警告

人家都说自贡有三绝,井盐、恐龙和彩灯,前面两个已经亲眼看过,觉得确实是“一个字——绝”,名副其实。而说到彩灯,我总是会想起我家小区楼底下每年上元节挂出来的纸灯笼,或是去乡里赶圩时候看过的乡村大舞台,心里有个非常坚固的思想,觉着这彩灯恐怕不会太好看,应该属于“来都来了过来打个卡”的类型。

怀揣着这样的心思,我还是开车来到“中华·彩灯大世界”,按照门口工作人员的指引,把车停在有些简陋的停车场里,然后坐景区提供的免费公交车直接摆渡到彩灯大世界的大门口。

所谓摆渡车,其实也就是上车、启动、停车、下车这一个简单又迅速的流程,前后不超过两分钟,这点距离放在城市交通里,可能连公交车的一站路都不到。不过还是要感谢景区的用心,对于我们腿脚方便的人来说,走一走无所谓,可要是碰上年老体弱的游客,这个摆渡车还真是没有不行。

疫情还未走远,人民仍需努力,按照流畅扫码、测温后,进入彩灯大世界的景区大门,直接闯入眼帘的就是一片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世界,小时候写作文经常用“目不暇接”这个成语,来到彩灯大世界后,突然对这个词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进入大门的这一大片彩灯叫作“巴蜀一家”,左边是重庆,磁器口、三峡纤夫、棒棒儿、洪崖洞、大足石刻、重庆小面、山城啤酒、朝天门等标志性的山城景色、事物和人物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右边是四川,盖碗茶、大熊猫、五粮液、川剧变脸、蒙顶山大佛、乐山大佛、峨眉山金顶、青城山道君,巨大的视觉冲击,令人应接不暇。

只是进入景区后的第一印象,居然好香~

自贡的“中华·彩灯大世界”里的彩灯分为十几个主题场景,而不同场景之间,用的是五光十色的彩灯走廊相连,国潮风、古风、未来风、科幻风、朋克风、童趣风、远古风等等,风格迥异,光影舞动,即便是这些场景过渡的彩灯,也足够精彩。

在航天科技的场景中,我甚至还看到了中国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时至今日,东方红一号仍然在轨飞行,而中国早已成为了是这个地球上屈指可数的航天大国,一箭四星、载人飞行、登月、登上火星、北斗导航系统。

向所有为了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前辈们致敬!哪里真有什么岁月静好,明明只是英雄们的无私奉献!

接下来这个场景主要是以“五粮液”的企宣彩灯为主,不仅有造型巨大的形象广告,还有反映造酒历史和工艺的彩灯单元。

本来我是不打算为了“五粮液”在我的游记里做植入的,毕竟他们也不发“一爽”的代言费给我。怎奈这个场景的彩灯做的确实精彩,一点都不辜负金主爸爸的高额赞助,没办法还是只能向美好的艺术妥协,与酒无关。

虽然高纯度的蒸馏酒是到了宋代才出现,但也不妨碍唐代的诗仙李太白在低度数的酒水中找到挥毫的灵感。“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彩灯大世界的中心位置还有一片很大的水域,沿着水上的木栈道行走,可以看见许多在雾气氤氲中随波摇曳的荷花,坠落人间的银月,还有宛若从周作人散文里划出来的乌篷船。

沿着水岸,亭台楼阁、廊桥水榭都在五颜六色的灯光映照中闪闪发亮,一派辉煌灿烂的景象。原来,“中华·彩灯大世界”的另一个金主爸爸是华侨城集团,这样我就明白了,咱大深圳的企业运营景区,还是靠谱的。

从水上彩灯场景走上来,是一片四川风格的老字号场景,其中呈现的内容,精彩是精彩的,只是这段时间正在听连载鬼故事,时常受到惊吓的本人,当看到这些惨白的人型彩灯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

接下来就是彩灯大世界里最大的网红打卡点了,嗒噔——“生命之树”隆重登场。

这是一个好绿好绿的男人,绿色的面庞,顶着茂盛的绿色树冠,浑身上下还散发着翠绿色的光芒,唯有淡黄的眼珠,随着眼睑的开阖,冷漠地俯视着从他脚下走过的游客。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中华·彩灯大世界”里最大网红——生命之树,我用拼音缩写居然打出来“什么姿势”,太羞耻了。

    穿过时光隧道一般的灯光长廊,来到远古恐龙的世界,由于刚刚才在自贡恐龙博物馆看了许多真正残暴的大家伙,这里自带灯光效果的恐龙彩灯,就显得有点萌萌哒了。

    果然在“中华·彩灯大世界”里找到了抗击疫情的主题场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要想山河无恙,我辈唯有砥砺前行。

    再往下就是属于孩子们的世界,光怪陆离,脑洞大开,充满童趣,跟某些地方充满某些成年人歪曲、劣质、自以为是、自作多情审美的儿童乐园比起来,彩灯大世界这里关于童真的场景,就显得正常多了。

    一个巨大的水上舞台,虚拟VR游戏的高校联赛总决赛正在激烈展开,巨大的参战者模型彩灯高达十几米,未来感十足,这是一场由彩灯模拟的电子竞技盛宴,现场的朋克音乐嗨到翻天,再配上忽明忽暗的光影,仿佛一瞬间就将人们带到了那个肾上腺素飙升的场地里。

    可以想象,随着网络技术和万物互联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很快就会进入那个带着仿生器材打游戏的时代,带着VR眼罩打LOL的年代就要来了。

    刚刚才说完带上眼罩玩英雄联盟,就看到一个多臂机器人正从飞碟上走下来,这是一片荒凉的外星异域,寸草不生,生命的禁区,不需要空气和水分的机甲却可以派上大用场。这不是飞碟探索,也不是外星探秘,机器人旁边一个坐在驾驶位上、手握操纵杆的小哥哥暴露了一切,原来这还是一款机甲互殴的虚拟游戏。

    左左右右,上上下下,ABAB,一顿如猛虎的操作后,我还是发现了这个场景的秘密。秘密尽在旁边那个写着“大吉大利”的巨大二踢脚当中,原来这真是一款外星吃鸡游戏。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里,我离开了“中华·彩灯大世界”,带着始终萦绕在脑海里的“真香”。


    盐帮名菜,好吃的兔

    吃货界里盛传着一句名言,“没有一只兔子能够活着离开四川。” 在美食的遍地的天府之国,各种吃法的兔子又能成为这里的一道名菜,不得不说这种看起来有点可爱的动物确实有它可以吃的理由。

    早在清朝乾隆时期,四川就开始有成规模的兔子养殖,最初只是为了获得皮毛,后来勤劳善良不能浪费任何一点食物的劳动人民当然会开发出兔肉的各种吃法,更何况是吃货遍地的四川地界。

    跟牛肉、羊肉和猪肉比起来,兔肉原本并不好吃,清蒸太腥,难以入口,爆炒太柴,如同嚼蜡,但这一切在重油、重辣、重麻的四川地区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四川人民和来四川逛吃的外地人民,加起来一年可以吃掉300000000只兔子,我数了一下,不多不少9个0,而自贡正是四川吃兔的大本营,一道“冷吃兔”更是盐帮菜的代表。

    听说最近比较嘚瑟的澳大利亚全国都在闹兔灾,几十亿只兔子钻地打洞把草根全部啃光,整得生态危机了,风沙挺大,所以说打败敌人有时候不需要武器,只需要他们不会做麻辣兔头就够了。

    大众点评上找了一家自贡评分最高的吃兔的饭店,口味竟然高达4.92,那就是这家没跑了。兔里脊肉火锅、冷吃兔、麻辣兔腿,我统统都要吃一遍。

    放开那只兔子,让我来!


    蒸汽岁月,峥嵘往昔

    乐山的犍为县,汉朝武帝时期就已置县,并以“犍为”为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犍为县地处成都平原的西南边缘,部分地区已经深入川南的茫茫大山之中,整座县城既保留了天府之国的安逸,又有山区的耿直和勤劳。

    如今说起乐山旅游,不仅仅只有乐山大佛,犍为县修建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嘉阳小火车也成了此间的重要旅游名片之一。

    嘉阳小火车之所以称为“小火车”,完全是因为它的轨道宽度只有762mm,而我国通用的正常铁轨宽度则是1435mm。嘉阳小火车的铁轨宽度比正常铁轨窄了将近一半,而由于铁轨宽度的限制,蒸汽车头和车厢都会随之变小,当之无愧是小火车。

    我曾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坐过以前淘金者留下的蒸汽火车,但那里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旅游项目,而嘉阳小火车则不同,时至今日仍在正常运营,不仅接送游客,还接送山里的旷工上下班,还负责把煤炭拉出大山。

    蒸汽滚滚,汽笛悠长,日复一日,岁月荏苒,小火车就在那里,而我正在赶来。

    蒸汽小火车的始发站叫作“跃进”,很明显这个站点建设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时期,那个时候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煤炭是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

    我来的这天正逢周一,游客稀少,除了检票员和跟车的讲解员之外,包括我在内,只有区区四个游客。

    冒着黑烟、喘着粗气、拉着汽笛的蒸汽火车头似乎觉着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就这么几号人马而已,于是只挂了一节车厢便出发了。

    透过车厢前方敞开的窗户,望着车头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然后感受着这股浓烟涌进车厢里,刺激着鼻腔,撞击着感官。人生第一次坐这么短的火车,赤裸裸面对工业革命的遗迹,感觉有点奇妙。

    随着汽笛拉响,摇摇晃晃的小火车停靠在蜜蜂岩站。在这一站,小火车要调转方向行驶,于是我们就看到火车头冒着浓烟与车厢脱节,然后沿着旁边的轨道驶到车厢另一头,并轨后再与车厢连接在一起。

    这好像就是小学课本里詹天佑主持建设京张铁路的简约版,平时坐火车也经常遇着要掉头行驶的情况,不过很少能全程目睹掉头的过程,而且现在的高铁,两边都有驾驶室,用的还是电力,这种工业革命时期的火车操作,以后恐怕只能在旅游景区和影视作品里才能看到了。

    铁轨蜿蜒,蒸汽澎湃,汽笛嘶鸣,车轮滚滚。突然发现一个现象,一样事物越往后发展,发出的动静就越小,这个世界越来越安全,我却越来越想念那个蒸汽朋克的年代。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很多陪伴我们成长的事物都会变成历史,再也不见,但仍会令人怀念,时常忆起。

    其实,人们并不是真的流连这些老东西,而只是怀念与这些老东西相伴的日子而已。弯弯的铁路,行驶的列车,带走了我的童年,带走了我的少年,带走了我的青年~

    再下一站是菜子坝,在这里小火车司机师傅给我们仅有的四位游客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蒸汽表演。

    先把火车推进到铁轨的弯道后面,然后连续拉响汽笛,顶端和侧面的两股巨大的蒸汽喷薄而出,沉重的车轮碾压过铁轨,火车带着高亢的呼啸,缓缓驶过,仿佛穿过了一段沧桑的历史。

    不知为什么,现在用手机在上写游记不能添加视频了,开始以为只能从视频里截几张照片来聊以自慰,后来发现原来用电脑终端还是可以上传视频的。原来是这个姿势不对,换个姿势就妥了。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嘉阳小火车的蒸汽表演,据说阴雨天的气势更磅礴哦!

      嘉阳小火车游览线路的终点站是芭蕉沟火车站。芭蕉沟是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镇,“大跃进运动”后由于煤矿开采而兴起,时至今日,仍然是众多矿工和家属聚居和休憩的地方。

      刚下火车,就有本地小哥拉人坐私家车回跃进站。我有点儿疑惑,这车站下边儿的小镇我还没看呢。小哥满脸都是不屑的表情,没啥好看的,浪费那时间干嘛?

      经过实地考察,如果只是走马观花,芭蕉沟确实没啥好看的,后边本地人居住的区域正圈起来维修不给进,而前边一片给游客看的区域倒是保留了一些老房子,有礼堂、饭馆、宾馆和博物馆,外墙上都刷着上世纪中后期的特色标语,只是正逢周中没有游客,这些房子大多空空荡荡,没有一丁点人气。

      博物馆真的特别小,也没啥展品,但是门口却挂了两块招风的牌子,“嘉阳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和“ 中国 煤炭博物馆四川嘉阳馆”,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我家小区里路边上的“寰球大饭店”。

      小小的芭蕉沟却有一幢气派的别墅楼,据说是当年苏联援建时,为一个叫什么耶夫的苏联专家专门修建的。有人说这种花销不值得,我说这种人明显就是不会算账,知识和技术是无价的,人家万里迢迢来到中国为我们传经送宝,就算人家在苏联国内就是个技术员,但人家会的你就不会,那就得尊敬地叫人家一句老师,然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好知识,建设祖国。

      如今中国能硬抗美国及其马仔们的各种制裁和打压,靠得正是蒸蒸日上的国力,而这种国力又是以覆盖所有工业种类的全产业链为重要支撑之一。能做到这一步,除了勤劳智慧勇敢的劳动人民之外,当年苏联老大哥对我们的帮助还是要肯定的,不管人家后来是修还是帝,但当初对我们的支持还是实实在在的。

      墙上标语里对应的那段日子,对于有的人来说,那是充满混乱和禁锢的日子,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却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历史这个玩意儿,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翘脚牛肉,再见川南

      作为乐山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跷脚牛肉是非吃不可的乐山名菜。

      相传一百多年前,有位姓罗的老中医,把富户们丢弃不要的牛杂捡回来,用多味中药熬制成浓汤,不仅鲜香浓郁,更有防病治病的功效,引得十里八街的老百姓都来饮用品尝,由于座位有限,许多食客只能坐在门口台阶之上,翘着二郎腿端碗喝汤,久而久之便有了“跷脚牛肉”这一个独特的称呼。

      说来也奇怪,明明是无麻无辣不欢的四川,我吃了一个兔里脊肉火锅,又吃了一个跷脚牛肉火锅,竟然都是清汤的,当然汤里加了些不知道什么配方的中药材,但不管怎么说,加了再多药材可还是清汤呀。

      所以店家,辣椒粉粉请给我再来两碟。

      这一碗是牛舌,什么都不用加,味道已是极好。有时候不明白,西方人用了跟我们差不多的时间来进化,怎么一直就不能领会各种食物的美好。明明是美味的牛舌头、鸭舌头和猪舌头,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己和牛、鸭、猪湿吻的错觉。

      牛脆肠,嘎嘣脆,就是不太辣,我把一整碟辣椒粉都加进去了,还是辣得差强人意。


      写作不易,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如果觉得我写的还不错请您给我来个大大的点赞吧!感谢

      有什么不同看法意见的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