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假期旅游网

山西榆林景点(榆林景点排名)

疯狂假期旅游网 http://www.fkjq.com 2025-10-25 12:56 出处:网络 作者:旅游地图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山西榆林景点,以及榆林景点排名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山西榆林景点,以及榆林景点排名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 1,榆林城区近几年兴起的这三个景点,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 2,人生之旅 _ 人少景美,清涧沿黄路上的这些绝美秘境终于藏不住了!

榆林城区近几年兴起的这三个景点,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榆林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藏富有,煤气油盐织锦绣,榆林不仅地下埋藏着丰富的资源,历史上更是涌现出了多位有名的人物,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张献忠,抗日名将杜聿明,民族英雄谢子长、刘志丹,榆林这块厚土上可谓是人才辈出。

传统上大家去榆林旅游的话,一般必须的是榆林老城、镇北台、红石峡这些景点。近几年,榆林新打造了几个景点,知道的人还不多。小编在此做个介绍。

1、季鸾纪念馆

张季鸾先生

张季鸾,1888年生,1941年卒,陕西榆林人,中国新闻家,政论家,曾在于右任主办的上海《民立报》任记者,辛亥革命后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中山先生去世以后,他主笔《大公报》15年,使其成为当时最富盛名、极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大公报》也于1941年荣获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奖章,成为我国报业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941年9月6日,张季鸾先生病逝于重庆,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唁电中说道:“季鸾先生,文坛巨擘,报界宗师。谋国之忠,立言之达,尤为士林所矜式。”

1942年,张季鸾先生下葬在西安市杜曲镇竹林村一座占地四十亩的土坡上。在陵园建成之初,曾有一个连的队伍驻扎在此地为张季鸾先生守墓,几年后,战事吃紧,军队也不知所踪。大跃进时期,附近的人民公社先后派人来此地争抢资源,陵园内的树木都被砍走当柴火烧了,张季鸾先生的墓园日益破败,而张家后人早已无暇顾及此事。在“破四旧“运动中,陵园被变为了庄稼地,早已没了它当初的样子。1999年,张季鸾先生旅居香港的孙女几经辗转,才托人重整了张季鸾先生的墓。

2011年以来,根据主要领导批示,相关部门的多次协调对接,著名爱国人士张季鸾先生灵骨,于2014年8月13日从西安市杜曲镇竹林村迁回故里,安葬在榆林城区东郊的季鸾公园。

季鸾公园

从最东边进入季鸾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广场,有很多的公共健身设施可供使用,整个公园占地面积较大,通常在清晨和傍晚会有许多附近的居民来散步游玩。直走顺着阶梯直上是一条小路,这条小路直通凤凰阁,整个公园分布有以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命名的八亭一阁。

公园内景

凤凰阁

天鹅亭

纪念馆内景

年幼时的张季鸾

凤凰阁一层则是张季鸾纪念馆,张季鸾先生的一生在纪念馆里得到了最完整的诠释。

2、陕北民歌博物馆

陕北民歌博物馆

在季鸾公园景区的东面,距离不到一千米左右,就是陕北民歌博物馆,在榆林城里,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就有好多,民俗博物馆、汉画像石博物馆、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及近几年兴起的失恋博物馆,而陕北民歌博物馆算是近几年博物馆中比较受人们欢迎的一个。

博物馆大厅

博物馆内景

《赶牲灵》服装

现代技术在传统艺术上的应用

陕北民歌作为陕北的地方特色所被大家熟知,以至于人们对于陕北人的印象就是头上戴着白帕毛巾、身着羊皮袄子,嘴里唱着信天游的这么一个形象。1935年10月,党中央到达陕北,陕北成为中国革命指挥中心,陕北民歌由此增添了昂扬的革命气势,《东方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黄河大合唱》等一系列红歌接连被创作出来,在这一时期,可谓是陕北民歌唱红了天,尤其是《东方红》整整唱响了一个时代,东方红一号使《东方红》响彻到宇宙之外。

榆林传统四合院

唢呐为民歌伴奏

民歌领域涌现出的大量新鲜血液

陕北民歌既是一面旗帜,也是一种精神,它用最原生态的表演,表达着陕北人民最真挚朴实的情感。陕北民歌博物馆是以民歌为代表,兼具榆林小曲、劳动号子等具有陕北特色的一座大型音乐类博物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不仅带火了陕北旅游,更是让信天游重新鲜活了起来,一个个民歌歌手的出现也让民歌在全国人民面前见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陕北,这片平凡的土地上蕴含着陕北朴实人民对它不平凡的热爱,那一首首信天游就是陕北人民对这片热土的诉说。

陕北传统民俗——游九曲

3、邓宝珊司令部旧址

在参观了陕北民歌博物馆之后,可以去邓宝珊司令部旧址参观,距离约3.5公里。邓宝珊将军纪念馆位于榆林城东南的金刚寺对面,金刚寺在当地远近闻名,但是比它更为有名的是金刚寺对面的“桃林山庄”,“桃林山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驻榆时期的战时司令部遗址所在地。

邓宝珊将军

邓宝珊将军是甘肃天水人,他15岁便从军,辛亥革命期间,他加入了同盟会并参加了伊犁起义,随后参加了众多起义战争;国民军时期,参加了西安解围、中原大战、入甘理政,一直活跃在西北的政治和军事舞台;在八年抗战驻榆期间,支撑北线,保护陕甘宁边区;解放战争中反对内战,促成北平、绥远以及榆林的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政甘肃,被称作“甘肃人民的好省长”。在甘肃天水,也建有邓宝珊将军的纪念馆,供人民怀念这位好将军、好省长。

邓宝珊将军司令部旧址

旧址内景

抗日战争时期,邓宝珊将军在此设司令部,挖三孔土窑,取名为“桃林山庄”。整个司令部旧址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司令部警卫连及邓友梅墓三部分。纪念馆通过历史文献讲述了邓宝珊将军的一生,他为榆林解放作出的巨大贡献,值得被每一个榆林人所铭记。同时,邓宝珊司令部旧址也成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一批批党员干部来到这里接受培训,回忆那段峥嵘岁月,学习邓宝珊将军的高尚品质。

榆林是革命的红土地,它和延安有着共同的根据地叫做陕北革命根据地,它和延安有着共同的任务,那就是传承红色基因。

目前这几个景点免费。所以下次再去榆林的时候,一定记得要去看看。

成博士陕西旅游

我们的愿景:传播陕西旅游,讲述陕西故事。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shaanxi_tourism)

人生之旅 _ 人少景美,清涧沿黄路上的这些绝美秘境终于藏不住了!

黄河浩荡、九曲连环,涓涓细流汇聚,一路奔腾向海,沿途绵延的自然景观镌刻着时间的痕迹,为清涧描绘出一幅水秀山明的壮美画卷,续写着黄河流域沉淀千载的传奇故事。

电视剧《人生之路》以清涧境内奔涌的黄河,险峻的山峰,给电视剧形成了一个有力的开篇。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人生之路》,追寻清涧境内黄河沿岸的绝美秘境。

沿黄观光线路

太极圣境+河口+鱼儿峁+王宿里+北国风光

太极圣境

天下黄河第一湾

黄河以气吞山河的气势,在黄土高原上穿越峡谷,绘就了一幅大气磅礴的山水画卷。在流经清涧玉家河时转了一个近乎360度的大弯,形成了一幅天造地设的太极图。

剧中的马店小学就是在此取景,一垒垒石砖筑起的窑洞,寄予着一代代人的光明与希望,在黄河的滋养与熏陶下,养育了勤劳质朴、勇于面对“人生之路”的清涧人。

漫步在太极圣境,黄河从远处逶迤而来,脚下是险峻横生的陡峭崖壁,眸中是荡气回肠的山水交织,耳畔不断传来黄河的时代回响。

伴随着黄河飞湍瀑流的激昂喧豗,聆听大自然的万物之声,感受无边无垠的久远深沉,观赏蔚为壮观的落日晚霞,领略黄河与黄土浑然一体的波澜壮阔。

地址:清涧县城东45公里处玉家河镇赵家畔村

河口

奔腾不息的黄土魂

黄河用千百年的胸襟和关怀拥揽清涧,孕育了千里沃野。河口村,一座默默无闻的陕北村落,地处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与无定河交汇处,秦晋大峡谷中段。

“松涛翻翠摇青嶂,枣实凝丹映彩虹”说的就是清涧县河口村。这里峡谷景观雄奇壮丽,山魂水韵,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浊浪排空势如虹”的磅礴气势。

清涧享有“红枣之乡”的美称,河口村的红枣更是誉满陕北。每逢秋收季节,岸边的一颗颗枣树上挂满了红的透亮的鲜枣,色泽明艳引人注目、甜香四溢回味悠长。

置身河口,览石听涛,看黄河与无定河亲密挽手,吹一吹黄河古渡口的风,走一走横跨无定激流的石桥,看一看乡土味十足的民俗风情,感受人文与自然的魅力。

地址:榆林市清涧县高杰村镇

鱼儿峁

无定河的神来之笔

©黄如强

无定河在流经清涧的时候以磅礴气势在黄土高原上奔腾驰骋,又以一眼万年的恋恋不舍在沿河峡谷蜿蜒回转,留下了16个大小各异的曲流,在黄土高原上绘就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鱼儿峁作为黄河沿线一个不可不去的打卡地,因形状酷似一条大锦鲤而得名。这条“大鱼”头枕无定,尾荡远山,像一条“神龙”游弋于山川河流。

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一路向前,道路两旁的峡谷愈发陡峭险峻。站在鱼儿峁的最佳观赏地“细腰关”,脚下悬崖峭壁如刀劈斧削,从山上向下望去,双鱼环抱,蔚为壮观。

©马胜阳

鱼儿峁四周风光无限,四时之景皆有意趣,水清、山高、树荣、草盛、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在山脊之巅,触摸岁月的古老印记,遇见宁静清幽的黄河秘境。

地址:清涧县S201与玉家河道班交叉口正北方向1511米

王宿里村

千年枣村藏王迹

沿着无定河前行,穿过千年枣树林,林子的尽头便是王宿里。王宿里古枣云集,从高处向下望,枣树棵棵成片、郁郁葱葱。

大山深处帝王居,枣林深处有人家。相传唐太宗李世民、闯王李自成曾先后在此居住过,故名王宿里。村落内的唐王古寨依山而建,仰视高险雄奇,俯瞰绝壁临河。

漫步王宿里村,郁郁葱葱的枣林,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悠闲踱步的老者,一孔孔窑洞里升起的袅袅炊烟,勾勒出一幅时光静好的田园画卷。

这里有时光的印记、有动人的烟火和人们向往的慢生活。饱经风霜的烟囱、苍翠笔挺的古树,是时光的纪念册,也是岁月的书写者,它们用质朴的情怀和斑驳的印记,将浅藏在角落里的旧时光一一诉说。

地址:清涧县玉家河镇

北国风光

《沁园春·雪》的诞生地

在清涧,壮丽的风景是波涛汹涌的黄河之势,也是冰封北国的原驰蜡象。气吞山河的辞章描绘了北国壮丽的雪景,展现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也为清涧留下了“北国风光”。

1936年2月,红军东征来到清涧,毛主席从驻地袁家沟出发,登上高家洼塬,看到白雪茫茫覆盖群山,千里冰雪封住河流,一首《沁园春·雪》便由此诞生,成为千古绝唱。

登上藏雪楼,远处群亘连绵、苍翠峭拔,微风卷携着草木的清香,掀起万顷波涛,山色与云海相互交融、叠加,令人仿佛踏云而上、置身仙境。

置身北国风光,饱览长河群山,观《沁园春·雪》词碑,徜徉于诗词的境界里,领略伟人的诗情和智慧,在人文与自然的壮美中沉醉。

地址:清涧县城东55公里处的高杰村镇高家洼村

清涧美食

黄土地上的饕餮盛宴

来了清涧,你就知道,人人都是“美食家”,舌尖上的清涧是在老城的烟火气中慢慢升腾成的温暖和诗意。随意走进街边的一家小馆,学着当地人点几样吃食,用美食为精彩的旅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清涧煎饼白如绸缎、薄如蝉翼、入口酸香软糯,开胃又开心;羊肉粉汤里手工粉条筋道弹牙、羊肉软烂脱骨、搭配鲜美的汤,简直“撂”不下碗。

黄米馍馍里包上几颗枣子就吃出了黄土高原的不同滋味……在这个好吃又会享受的地方,让时间融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缓慢日子里。

最是一年春好处,一睹宽州盛世颜。从山野到古木,从云海到乡间,趁春光正好,沿着黄河奔涌的方向走进历史的长廊,拥揽壮美秀丽的山水之景,品味厚重苍劲的文化之脉,来一场濡染黄土风韵、沉浸春和景明的美好旅程。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