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叠水河瀑布简介,以及叠水河瀑布游玩攻略路线图片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 1,三伏天解暑新去处 城市里也有天然瀑布!
- 2,品腾冲 赏楹联:走进叠水河,探腾冲文化缩影
三伏天解暑新去处 城市里也有天然瀑布!
(央视财经《是真的吗》)瀑布是自然界中一种壮美的动态景观,我国著名的瀑布有很多,像黄果树瀑布,庐山瀑布,壶口瀑布等等,这些瀑布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中,距离人们生活的区域都很远,但是最近有网友说,城市里也有天然瀑布,这会是真的吗?到底在城市里有没有天然瀑布呢?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记者决定进行求证。
根据网上的信息,记者来到了腾冲,经过一番打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叠水河瀑布在当地真是人尽皆知啊,不过这个瀑布的位置确实是在城里吗?会不会是在郊区的野外景点呢?根据指引,记者来到了位于国殇墓园附近的街道,地图显示,这里位于腾冲市西侧,虽然距离市中心已经有一段距离了,但周围依旧车水马龙,放眼望去,根本看不出来有瀑布的痕迹。
正当记者疑惑的时候,一条小河流过了我们的眼前。一直向着路边的一处小树林延伸过去。原本平静的河水,随着向树林深入,变得湍急了起来,难道,这里就是我们要找的城市瀑布吗?
记者顺着小河边,一直往前走,没走多远,耳边就隐约听到了水声,转过一丛树林,就看到了一个不大的石亭,而越靠近石亭,水声也就愈加鼎沸,伴随而来的还有巨大的轰鸣声,看来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瀑布了。
整个瀑布高约40多米,数万滴水珠一齐落下,击打在水里和石上。水珠大的如珍珠,晶莹透亮,欢蹦跳跃;小的细如烟尘,弥漫于空气之中,成了蒙蒙水雾。从空中俯瞰,一条洁白的玉带垂落在山谷中。而整个山谷,都处在一片现代化城市的包围中。看来,网友说的城市里的瀑布确实是真的。可是,为什么瀑布会坐落在一座城市里呢?
腾冲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股 股长 郑祥青:“叠水河瀑布形成是由于来凤山二十五到三十六万年前之间喷发的时候,把大云江堰塞住了,形成了腾冲湖盆,这个城市刚好就建在来凤山东麓岩溶台地上,火山灰堆积出来的湖盆,田地十分肥沃,那么这个地方就很适合人类居住。”
《是真的吗》记者发现,原来,腾冲地处火山活跃地区,几十万年前的火山喷发,造就了群山中的一块平地,慢慢的,人们在这里聚居生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腾冲。而叠水河瀑布,也是火山喷发形成的产物。随着腾冲的扩建,城市和瀑布,就这么结合到了一起。而我们也看到,瀑布的下面有许多皱褶一样的岩壁,这是不是也跟火山喷发有关系呢?
腾冲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股 股长 郑祥青:“它是安山质玄武岩,就是从来凤山这座火山喷发出来,堆积在这个地方的,它冷却的时间比较快,自然冷却过程中间形成一些裂隙节理。一般来说它都是六柱形的,所以我们叫柱状节理。”
腾冲,汉代时期就开始有人居住,宋代设立腾冲府,而叠水河瀑布,则在这片土地上流淌了几十万年,默默的注视着腾冲的变迁。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北京最佳游览路线攻略一日游与北京旅游线路推荐
品腾冲 赏楹联:走进叠水河,探腾冲文化缩影
提起腾冲,人们自然会想到“万年火山热海,千年古道边关,百年翡翠商城”,这当然是腾冲的三张名片。然而对腾冲的父老乡亲来说,则更钟情于叠水河,因为叠水河就在他们眼前。
他们早起锻炼,一抬脚就到了叠水河;傍晚散步,走着走着就到了叠水河。可以说叠水河与腾冲城的父老乡亲朝夕相伴、和谐共处。
叠水河瀑布丨©龚德涛
叠水河瀑布是中国唯一的城市火山堰塞瀑布,堪称腾冲有史以来“第一盛景”,在古腾越十二景中还享有“龙洞垂帘”的美誉。
而关于叠水河的往事,至少要回溯到1639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翻越了高黎贡山,两天后抵达了他一生中到达过最西的地方——腾冲,叠水河瀑布正是他进入腾冲后游览的第一个“景区”。
徐霞客的到来,为本就壮美的叠水河瀑布增添了几分人文底蕴,后代的诗家墨客们也多到此赋诗题字,多少名篇在迸溅的水花中诞生,可至今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却是几副“神奇”的对联。
01龙光台“超级长联”
说起天下第一长联,过去众所周知的是清代名士孙髯翁在昆明所撰的“大观楼长联”。
然而在叠水河的龙光台上悬挂着一副对联,竟比大观楼长联还多出26个字,若以字数论,它刷新了云南的长联记录,成了滇人撰写的新“天下第一长联”。
龙光台长联丨©龚德涛
这副长联为清末郡进士寸开泰所作,上联写景融情,以登台所见,描绘了腾冲城周边极富特色的山川形胜:
捷足上高台,披襟远眺,喜山川面面皆新。看盈江飞瀑,凤岭晴岚,茏葱朝云,球眸晚照,笔锋霁雪,大洞温泉,胜景名区,意义奔来眼底。趁氛消雾散,日暖气清,安排美酒香茶,收拾新蔬佳果,招邀密友良朋,乘兴快登临。好细玩两厢歌赋,半壁诗文,双塔烟霞,四围花木。
下联咏史托志,回想与腾冲历史紧密相关的历代英雄豪杰,表达了对巩固祖国西南边防,维护边疆长治久安的历史责任感和高远情怀:
回头思往迹,拔剑狂呼,叹豪杰纷纷谁在?想丞相天威,尚书营垒,总戎露布,参府有功,经略边筹,将军忠节,流风余韵,重重触到心间。迄今事过境迁,时殊势异,指点荒榛败埂摩挲断碣残碑,搜访故基旧址,捐姿宏建筑。更永固七司屏障,三宣门户,八关锁钥,九隘叛离。
商洛市旅游景点大全还有商洛旅游景点大全图
全联紧扣腾冲风貌,选材精当,如数家珍,言简意赅,感情充沛,读来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邵曰能先生在《腾冲名碑集释》中评价此联:遣词准确,意境深远,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和独到之处,不失为云南长联中的佳章杰作,堪称吟咏腾冲的千古绝唱。
据说,龙光台长联比大观楼长联还长的消息传开后,慕名而来之人络绎不绝,龙光台一时间门庭若市。
龙光台正面丨©龚德涛
龙光台位于叠水河瀑布正面的小山峰之巅,它是明代嘉靖六年(1527年)永昌府(今保山)太守严时泰建造的观瀑台。清咸丰年间曾一度毁于战火,民国10年(1921年),由腾冲几位名人集资重建。
龙光台的洞门,正面是民国时期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的楷书题额,并有小识。背面为近代著名书法家吴昌硕的篆书“龙光台”三字,古朴挺秀。
龙光台背面丨©龚德涛
站在龙光台上,走出洞门能遥望叠水河瀑布的壮美风光,转身则尽可体味历史古迹中的厚重底蕴。
腾冲有景如此,夫复何求?
02赵藩撰龙光台联
三明市尤溪县旅游景点以及尤溪旅游景点大全
除了长联以外,龙光台还有一副名联,出自清末民初“对联大师”赵藩先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蔡锷任命李根源为陆军第二师师长兼迤西国民军总司令,全权处理滇西问题。李根源率师至大理,特邀迤西巡按使赵藩先生出谋划策,共商滇西大计。
1912年2月1日,李根源、赵藩一行抵达腾越,经多方周旋,使腾越军与大理军之间的矛盾得到化解,妥善解决了滇西问题,为稳定局势、巩固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
军务之余,李根源、赵藩游览了叠水河瀑布及龙光台,在奇山胜水的感染下,赵藩先生写下了这副对联:
江作瀑能飞,造物好奇,弄兹大狡狯;
台因山得势,老夫览胜,曾此小徘徊。
“江作瀑能飞,造物好奇,弄兹大狡狯”,是写观瀑时的感受。大意是说:大盈江流过腾冲坝子,静谧安详,波澜不惊。至此悬崖绝壑,有如玉龙出川,银河倒泄,雷霆万钧,飞花碎玉。看来,造物主十分好奇,故意弄出这诡黠奇异的景象,令人惊心动魄,震撼不已。
“台因山得势,老夫览胜,曾此小徘徊”,写登龙光台的情景,大意是说:龙光台建筑在叠水河瀑布对面的孤峰之上,因为山高,台显得颇有气势,到此可以观瀑,可以远眺腾冲古城及四面青山。登台览胜,感慨良多,不禁流连徘徊。
邵曰能先生在《腾冲名联赏析》中点评道,古往今来,写腾冲叠水瀑布及龙光台的对联很多,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赵藩先生的这副对联,上联联想奇特,大胆夸张,形象生动;下联饱含哲理,寓意深远,耐人寻味,可谓别出心裁,匠心独运。联系作者的身世及风云变幻的时局来咀嚼、思考,更显得意味隽永,别有情趣。
03仙乐观的“天书”
叠水河道教宫观——仙乐观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主殿为王母殿,还有吕祖、文昌和丘祖等道教诸神的殿堂。道观虽然不大,建筑也无特别之处,但观内有副难懂的“怪联”吸引着游人。
仙乐观丨©龚德涛
面对这一副对联,几乎所有到此的游人,无论是专家学者,或是普通游客,几乎都傻了眼,哑了口,谁也念不出来。
(仙乐观的“天书”奇联)
据说,这副对联是当年修建道观时,云游到腾冲的一位四川青城山道长写下的。还有传闻把书写者说成是云游的“大仙”,“大仙”不仅留下了“怪联”,还留下了能使米缸内大米取之不尽的仙席一张,可惜现已踪迹难寻,不然一定能胜过稻田万顷。
百余年来,这副“谜联”各人看了都有不同理解,但没有一个人猜得透,考倒了不少饱学之士。仙乐观也因为这副奇联而声名远播。
目前,腾冲道教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对怪联的诠释有了突破,出现了三种较为合理的解释:
其一是过去盛行的注解:独坐云中神仙府,丫叉山下道人家。
有学者认为这种解释中,仙乐观是道家,观后有一个龙光台,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处,可视为儒家,观旁不远处有一毗卢寺,是释家,景区内儒释道并立,和谐共处。
其二是如今流行的注解:古洞云中神仙府,世外山上道人家。
此种解释中,有学者认为山外之山乃“世外桃源之地”,所以会意成“世外”之意。
其三还有最新的注解为:层层云中神仙府,叠叠山上道人家。
有学者认为,云上有云,云云相连,则为“层层”云之意;山上有山,山山相连,则为山峰重叠之意,则为“叠叠”。
三种注解并非定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为“怪联”留下了诸多悬念。
04多年“残联”无人能对
叠水河瀑布旁不仅出“超级长联”、“天书式怪联”,还有一副“残联”。
所谓“残”是指,有前人出了上联,但近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对得上恰如其分的下联。此残联写瀑布:
叠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有人曾用腾冲道教名山云峰山对出下联:“云峰似笋,何须刀削天生成”,或以火山的景观对出“节理似柱,无需斧凿自擎天”。亦有顺宁杨香池先生补的“青山若黛,未经笔绘翠更浓”,论其文采,论其平仄对仗也属上乘,但人们始终觉得比起上支的构思奇妙,味道总是差一点点。
细细想来,盖因其上支极富个性,以致要寻找出与“不用弓弹花自散”相对应的物象及句式,就非常不易。
于是,这一有上支无下支的“对联”,就成为不断有人对应、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活着的“对联”。
另外,腾冲下绮罗还有句有关水映寺之名的楹联也在找妙对,上联云:“水映寺,寺映水,水从寺中流。”
多年来,这两句“残联”都还未找到佳对,不料和顺又出了一句妙联:“和则顺,顺则通,和顺圆通和顺。”这是易中天先生游览和顺时挥笔所题。
此上联一出,同样引得各方人士前来应对。朱波先生就以同样名列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的泰宁古镇做文章,写下了“泰则宁,宁则乐,泰宁长乐泰宁”的下联。
05叠水河其他几副名联
清末举人、腾冲著名的地方教育家、书法家王开国先生对叠水河瀑布及龙光台题书的对联为:
万丈水高从地落;一拳山小对人蹲。
他描绘叠水河瀑布从空而降为“万丈水高从地落”,描绘小巧秀美的龙光台像一个拳头似的蹲伏在瀑布对面,巧用夸张手法,既形象又抒情。
民国腾冲地方教育家、名师康占斗对太极桥及叠水河瀑布题书的对联为:
太极图呈天地端;洪涛状出古今奇。
太极桥丨©龚德涛
先生认为太极图的呈现是天地祥瑞、地方安宁的征兆,而叠水洪涛则是古今奇观。
有关叠水河的名联,有许多是不知真实姓名的隐居文人或路过游人题书的。不知哪几位文人,也留下了若干联:
砥柱立中流,洞口垂帘龙隐现;石桥通彼岸,山腰有寺凤常来。
作者在上支中将太极桥桥亭比作中流砥柱,将从岩头流下的瀑布比作“垂帘”,而垂帘之内好似隐伏着一条蛟龙,从而点出腾冲十二景之一的“龙洞垂帘”。下支中介绍了叠水河东岸来凤山上的古寺——来凤寺,从而又引出了腾冲十二景之一的另一景——“来凤晴岚”。
另有一联:四时常存帘带雨;一年不谢雪花飞。
此联的上支将叠水河瀑布比作“帘带雨”,而且是“四时常存”的,这就很不一般,此句与腾冲民间流传的“久雨不晴”或徐霞客描绘的“久旱不晴”有异曲同工之妙。下支中则进一步描绘了叠水河瀑布似雷声隆隆中飘飘飞舞的雪花,此花还是“一年不谢”的,比喻巧妙,意境幽深。
有的对联将景物置于夜晚,如曾两任腾越厅同知的广东新会人黄炳堃先生所作的观瀑楼联:
泉声到枕月初上;山色入门云与来。
试想,伴着泉声,伴着初升的明月,在蒙蒙山色、漫漫云雾之中夜宿龙光台会是什么滋味?
文人的淡泊宁静与高远志趣,尽付在这无言的夜色中了。
如此看来,腾冲不仅是个遍地温泉、盛产火山石和翡翠的地方,更多耐人寻味之处,还要在叠水河的各式对联中一探究竟。
每个人对名联佳作的赏析,都再次丰富了叠水河的历史细节,腾冲深厚的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过去时代留下的养分仍旧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今人游览叠水河,除了享用不尽的山水风光,也可以去感悟它所沉淀下来的厚重人文,这或许比草木砂石更具蓬勃的生命力。
环山叠水瀑布群丨©龚德涛
来源:微动腾冲
加载中,请稍侯......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