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东京攻略 演员表,以及东京攻略2演员表介绍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 1,港影:番位的“大乱斗”,与票房的疑云
- 2,61岁男神宝刀未老,靠一双电眼火40年?梁朝伟就那么不堪?
港影:番位的“大乱斗”,与票房的疑云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看待任何事情。
都要记住两个逻辑。
一个是辩证。
另一个是动态。
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
要综合判断。
贵州省旅游景点有哪些(贵州省旅游景点免费政策)
也没有静止不动的世象。
此一时,彼一时。
也恰如电影圈两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番位与票房的走势。
番位跟很多因素有关。
比如资历。
比如拿四大天王来讲,刘德华率先在1982年以配角身份登陆大银幕,黎明在1985年开始跑龙套,张学友1986年开始以配角身份出演第一部电影,而郭富城在1989年才出演自己的第一部配角电影。
所以刘德华先生的拥趸经常会说一句话,遇到刘德华,其他三位天王只能演小弟。
这句话在九十年代前、中期都是实情。
《旺角卡门》中张学友给刘德华作配,《九一神雕侠侣》、《五亿探长雷洛传2之父子情仇》、《龙神太子》中郭富城给刘德华作配,《龙腾四海》中黎明虽是友情出演,但必然无法挑战刘德华的番位。
又比如整个九十年代,梁朝伟的番位一直居于刘德华之后。
当然换句话说,刘德华甚至周润发,在踏上大银幕之初,照样是以作配开局。
情况并不能绝对,但这是一个天然的逻辑。
而在资历之下,实力是隐藏的底牌。
实力是一个变量。
比如郭富城1998年主演《风云之雄霸天下》夺得年冠,又在零零年代连庄影帝之后,在番位上就突进到影坛顶部,再经过多年捶打,一零年代再夺两个年冠并破影史纪录,在商业和文艺两个层面皆有长足进步,单以番位而论,在成龙和周星驰不再列入对比的情况下,就只有周润发能稳压。
而张学友直到息影再度复出后的2004年,与刘德华合作《江湖》,仍然是二番待遇,甚至在2016年的《澳门风云3》中,在周润发领衔的群星戏里,番位同样居于刘德华之后,这当然与他在影坛的发力不够以及商业表现不突出有关。
黎明职业生涯后半程的走势则更是令人唏嘘。
梁朝伟在2000年戛纳影帝加身后,番位一跃而为香港影坛最顶级的演员,所以在《无间道》时番位隐然反超刘德华,至第三部更是地位稳固。
甚至直至最近的一部电影《金手指》,从通稿情况观察,仍然是梁朝伟领衔双雄阵容。
而另外一部双雄电影《风再起时》,无论各大网络平台,还是官方通稿以及海报情况,皆是郭富城领衔、梁朝伟居后的情况。
部分刘德华拥趸就觉得费解了。
为什么梁朝伟能赢刘德华,却要输郭富城?
这个问题其实不能用“输赢”界定。
梁朝伟有欧洲三大奖之一的戛纳影帝加身,这份荣耀中国男演员中只有两个人拥有,更何况他真的堪称拿奖无数,这当然是无可辩驳的实力。
所以他和刘德华在职业生涯巅峰期的交手结果,即2002年在《无间道》中的排名。
基本就注定了番位的微差。
而郭富城凭什么在番位上反超梁朝伟?
《风再起时》这部电影在立项的时候原名《全球通缉令》,本身是美亚电影和翁子光为郭富城量身定做的一部人物传记电影,但随着眼界的拓展和项目的变化,邀来梁朝伟,再“恳请”许冠文出山,才演变为了现在的“双雄”格局。
一则先入为主,二则“磊乐”角色本身也是影片的绝对主线,再加上郭富城最近十来年的走势确实凌厉无双。
所以郭富城的一番理所当然。
但这是不是说明,番位顺序是郭富城、梁朝伟和刘德华?
这当然不可能。
邯郸旅游景点分布图和邯郸旅游景点大全景点介绍
一直秉持一个概念。
三人都是香港影坛的巨头级演员,就香港影坛的地位而论,他们完全是并驾齐驱的,而另外一个与他们不相上下的演员,是甄子丹,至于几近归隐的“双周一成”则另论。
所以他们的番位情况并不能用简单的加减法去衡量。
在番位顺序的问题上,只能是这几位演员的“我愿意”,比如《金手指》中刘德华愿意名字在梁朝伟之后,而《风再起时》中梁朝伟愿意名字在郭富城之后,这完全可以理解为一种胸襟。
包括某天郭富城的名字在其他两个人之后,这个概念仍然不变。
其实在香港电影渐趋下行的情况下,见到这几人之间的双雄阵容电影,已经很有难度,因为集合其中任意两人,皆需要有大投资电影才能成行。
这个情况和《功夫之王》中的成龙与李连杰一般。
去讨论输赢,本身就已经输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票房号召力。
相对番位,以票房论输赢的情况更为多见。
比如有人拿即将上映的《扫毒3》和2019年的电影《扫毒2》对比,说如果《扫毒3》票房不如《扫毒2》,那就说明郭富城的票房号召力不如刘德华。
这个问题以前就讲过,这种判断问题的逻辑有天然缺陷和风险。
比如仍然拿刘德华、梁朝伟和郭富城三个人为例。
香港区域,郭富城三个一番年冠加一个影史总冠军成绩,并有三部作品闯入华语片香港影史总榜前三十强,刘德华和梁朝伟各自一个一番年冠、两个“平番”年冠,梁朝伟两部电影、刘德华一部电影进入华语片香港影史总榜前三十强。
从这个数据来讲,郭富城独占鳌头。
内地票房,刘德华两部一番破十亿票房,一部二番配角电影破十亿票房,郭富城一番、二番和三番主角电影各一部破十亿票房,梁朝伟只有一部《捉妖记2》,但破了二十亿。
也有人讨论过全球票房。
但据实而论,除了成龙和李连杰,其他人讨论全球票房的意义不大,基本是依赖导演知名度的情况。
所以从上面的票房情况来讲,香港郭富城略微占优,内地目前刘德华略微占优,但其实都并没有什么量级上的差距,视题材、档期和观影风向而呈现不同结果。
票房更不能以简单加减的方式定论演员。
随便举几个例子就会很清楚。
1998年的《风云之雄霸天下》,郭富城加郑伊健4153万,2000年的《决战紫禁之巅》,刘德华加郑伊健2133万,《东京攻略》,梁朝伟加郑伊健2818万,同样都是商业大制作。
2016年的《澳门风云3》,周润发加刘德华、张学友、张家辉,票房11.16亿,而两年之后的《无双》,周润发加郭富城,票房12.74亿。
2017年的《追龙》,甄子丹加刘德华,内地票房5.7亿,2021年的《怒火·重案》,甄子丹加谢霆锋,内地票房13.28亿。
更多例子无须多举,所以上述阵容与票房差异该怎么解释?
2019年的《扫毒2》13.12亿,刘德华、古天乐和苗侨伟,2020年的《拆弹专家2》13.14亿,刘德华和刘青云,而即将上映的《扫毒3》,郭富城、古天乐和刘青云,该有多少票房?
恐怕没有人能够回答。
若以票房论高低,前面的例子已经放在那里。
所以应该回到理性的前提,电影票房与投资、题材、阵容、档期、宣发、品质和观影风向皆有关系。
这就是票房问题的多角度观察概念,也有动态变化。
而简单加减,则是最可笑的逻辑。
其实对演员来讲。
票房、奖项与番位、片酬等,皆是荣誉。
但真正最终定论成绩的是作品。
作品是涵盖了演员的态度、能力及创作的综合结果。
比任何外物都更具说服力。
这才是真理。
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并不明智。
61岁男神宝刀未老,靠一双电眼火40年?梁朝伟就那么不堪?
继吴宇森、许鞍华之后,又一位华人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
这次是梁朝伟。
3月27日的消息:第80届威尼斯电影节授予《午夜守门人》的导演莉莉安娜·卡瓦尼以及演员梁朝伟终身成就金狮奖,将于本届电影节颁发。
得知获奖的梁朝伟是什么反应?
开心?
当然,他那放满奖杯的家里又要多挤出一块空地了。
但与此同时也“意外”。
毕竟对于梁朝伟,以及与他合作无间的王家卫来说,他们的主战场从来都是戛纳,而不是威尼斯。
于是他说,“希望与我合作过的导演一起庆祝这个奖,这个奖也是对他们的致敬。”
哪些导演?
不是王家卫,而是侯孝贤、陈英雄、李安。
这三位与梁朝伟合作很少的导演,各自凭着一部梁朝伟主演的影片,分别夺得了当年的金狮奖。
巧的是,今年还是梁朝伟出道40年。
长久以来,人们对梁朝伟的讨论,也总是以王家卫的电影为主体,并持之予以不断的、大同小异的赞美。
只是,当赞美变成习惯,往往也就会掩盖掉其真正值得思考的地方,“好”变成了理所当然,但究竟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无人深究。
于是趁这个机会,我们决定重头聊一下不那么“王家卫”的梁朝伟。
以及那几次,被逼出来的“神迹时刻”。
01
加法
“梁朝伟有演技吗?”
听起来荒诞不经,但这其实几乎是每一个不喜欢梁朝伟的观众发自内心的诘问。
在很多人眼里,梁朝伟的表演方式总是千篇一律,似乎总是凭借着一双“电眼”,便找到了一条迷倒众生的捷径。
真是如此吗?
首先我们得承认,梁朝伟总是很擅长把自己原生态的魅力无缝延伸到角色身上。
但与此同时,这种原生态魅力又总是会补完编剧在文本层面欠缺的创作,使之成为这个角色不可忽视的亮眼注脚。
仔细看上面两张图,你其实轻易感受到:
即使端上来的是一副肃穆冷漠的神情,他的眼眸深处始终涌动着某种不确定的暗潮。
《重庆森林》里,那种眼神是王菲心动的本源,是一段单恋之所以成立的前提。
《花样年华》里,那又是失落的迷茫,是婚外情纠葛下让人“心疼”的情感基础。
禁欲的面孔中,却闪烁着夺目的欲望。
复杂朦胧的文弱里,却有一种野蛮生长的性感。
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下,却不间断发送着欲擒故纵的电码。
这是梁朝伟仿佛与生俱来的张力本源。
都知道梁朝伟出生于一个破碎的家庭。
我们无从得知是原生家庭的不和谐造就了他异乎寻常的敏感,还是本就敏感的天性加深了童年记忆在他生命中的刻痕。
但能确定的是,外在的静默与内心的丰盈最终铸就了观众眼中无可比拟的梁朝伟。
但从来如此吗?
最初,梁朝伟却是另一番样子。
如果熟悉80年代的TVB,当然会点头同意。
那个年代梁朝伟的标签,是古灵精怪。
他也会“演”。
而且很用力。
凭借俊俏可人的外貌和乖巧讨喜的气质,梁朝伟才入行就先后演了金庸、古龙笔下两个扛鼎角色。
且看21岁的梁朝伟饰演的韦小宝。
浑身迸发着闲不住的元气能量,纯净无辜的少年心性,以及与周星驰同款的打起架来就踩脚趾的孩童稚气。
最能说明这个时期梁朝伟表演方式的是这个镜头:
被刀架脖子上了,他还要摇头晃脑。
迈入演员行列的梁朝伟,前期一直做的是加法。
出演小鱼儿时,梁朝伟25岁。
大约是为了贴合角色调皮捣蛋的个性,他选择不“念”台词,而是“吼”台词。
挤眉弄眼是一种技巧,大吼大叫也是一种技巧,给自己粘上一张香肠嘴还是一种技巧。
即便是《新扎师兄》中的张伟杰。
一个不那么戏剧化的现代角色,他演起来依然大鸣大放。
无论是生气的时候,还是悲伤的时候,他都会毫不吝惜地动用脸部的全部肌肉,就像飙高音一般,要把这份“演技”展示给大家。
这时期的梁朝伟,不断用强调技巧的做法确立自己演员的头衔。
演员的身份仿佛是他冒名顶替得来的,以至于他必须用“演”的行为来证明自己是演员梁朝伟。
他在银幕上扮演着一个个与自己无关的人。
开怀大笑,或者宣泄打闹。
仿佛玩着一个戴着面具的游戏,在游戏里,他疯狂起舞。
没错,现在很多人考量演技的标准是哭得伤不伤心,气势够不够足,毕竟小银屏上的表演需要更多的大开大合。
这一点也是梁朝伟一开始的目标。
成都到色达自驾2020最新路况
但这真的就是好演技了吗?
02
减法
张颂文曾经在视频平台开过一门聊演技的课,给我们介绍他认为好的演技方法,其中有一节谈到他的偶像罗伯特·德尼罗,他说他年纪越大,锋芒越收,但同时,也更好了。
他举了一个《天伦之旅》的例子,电影里德尼罗有一场吃药的戏,非常讲究细节,只见他把药慢慢倒进手里,然后一口灌了下去,最后,还嗦了一下掌心。
三个动作,极其精准。
为什么好?
因为这几乎已经变成了罗伯特·德尼罗的本能反应,是他下意识的动作,他把这个角色变成了自己。
而当一个角色变成自己,你也就不再是“演”,而是每个毛细血管在那一刻,都成为了那个人,都可以是展示的道具。
梁朝伟当然不会那么早就能领会这点。
但后来我们看到,他已把这种“不演”,演得炉火纯青了。
原因?
最早,是梁朝伟遇到“最懂他”的人——王家卫。
《阿飞正传》,当梁朝伟被王家卫要求着把自己的指甲打磨了27遍之后,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有一种演叫不演”。
梁朝伟学会了把眼睛化为他真正的嘴巴。
但这里,肉叔认为还有两部不得不提,却又时常被人们放到梁朝伟片单之外的影片。
一个是《悲情城市》,他在电影里饰演哑巴摄影师。
另一个是《三轮车夫》,他则是饰演黑帮分子。
两个角色几乎都不用开口。
这两个角色其实都是被“逼”出来的。
《悲情城市》里,原本的剧本中梁朝伟是有台词的,为此梁朝伟还苦练了一段时间闽南语,可是最终,说出来的台词依旧没那么顺畅,侯孝贤只好大笔一挥,将他改成了哑巴。
而《三轮车夫》则是更大的语言障碍,甚至直接说就是“语言不通”(需要说越南语),也正是如此,电影中的梁朝伟台词极少,他变成一个沉默的诗人,一个忧郁的黑帮老大。
结果呢?
这两部电影,都获得了当年的金狮奖。
可以这么说,两部影片里的角色,一个眼睛亮得像发光体,一个眼睛暗得像黑洞,合在一起共同拼贴出了一个含混而多变的梁朝伟。
也是因此。
他愈发擅长于以“不说”的方式说台词,以“不演”的风格演。
《无间道》里。
梁朝伟卧底身份差点被发现的那一幕,上司掩护他离开,但等到他安全之后,上司的尸体突然从高空落下,该怎么反应?
按“常规”的表演方式,该是表情夸张,动作踉跄,甚至还会惊吓一声,满含热泪。
但梁朝伟却一句话也没说,只睁着个吃惊的眼睛看着这一切——人在遭受惊吓时,往往是来不及做什么反应的。
但《色,戒》又截然不同。
梁朝伟陪汤唯买戒指,却落入了革命党的埋伏,这时候汤唯纠结再三,小声提醒他:快走。
这段戏里,最具看点的反而不是汤唯的纠结,而是梁朝伟,在听到那句话时,他的眼神从柔情到疑惑到愤怒到恐惧,几秒钟内便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有如此复杂的下意识反应?因为生存的本能迫使他没法沉浸在震惊的情绪中,他要逃。
结果,又是一座金狮奖。
但你细看。
尽管身处不同的角色框架中,他的眼底始终扎根着一种无法被蒙尘的清澈与疏离。
这两种内在的气质使得梁朝伟泡在女人堆里,他也会最终漂浮于水面,难以真正融入其中。
就像《东京攻略》里,他跟一群靓女打成一片,可到头来他却是孤家寡人。
这让梁朝伟总是传递出一种孤独落寞的气质。
他好像属于所有人,又好像不属于任何人。
03
听风者
毫无疑问,梁朝伟是个独行者。
这既是梁朝伟本能的气质、被动的处境,亦是他的主动选择。
和梁朝伟合作过《悲情城市》的高捷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说那天一帮人在梁朝伟和刘嘉玲的家里玩,喝得大醉,所有的人横七竖八地躺在他们的客厅里。
第二天梁朝伟走出卧室,看到这幅情形,一句话没说,大步向前——做运动去了。
没有情商?当然不是。
肉叔始终记得张国荣去世时梁朝伟的反应。
刘嘉玲透露,参加完张国荣葬礼后,梁朝伟一句话都没说,一滴泪都没流,连续好几天,他就一直默默地擦着地板。
直到几天后,等所有人的悲伤都减淡了些,他才决堤一般,哭了出来。
哭了好久好久。
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肉叔觉得,应该是“平衡”。
正如他闲暇之余,喜欢的运动是滑板、冲浪、帆船之类的单人项目,他不会也不愿参与多人进行的团体运动。
这与他对演戏的认知不谋而合。
首先他不喜欢跟人对抗。
在筹备《一代宗师》期间,他学了很长时间的咏春拳,对陪练的师傅出拳的环节始终令他抵触。
也正如他选择在张国荣和刘嘉玲在客厅打麻将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听摇滚乐;
他常年在日本滑雪,却不学日语,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跟人交流……
其次梁朝伟也不喜欢竞争。
不喜欢跟别人竞争,甚至不想跟自己竞争(自我突破)。
《风再起时》的南江是跟梁朝伟本人重合度很高的一个角色(这一点肉叔在翁子光那里得到过证实)。
南江是怎样一个人?
能力出众,却无意拔尖,甘为人后。
所以梁朝伟才会说:
我拍戏从来没有一个计划
我从来没有挑战自己,都是导演挑战我
作为演员。
梁朝伟只会把那些不甘、汹涌、欲望、暴虐倾泻给角色,以便只把“平静”留给现实中的自己。
实际上的他,想做的是一个人每天划着船去海上等风来,能听出每天的风都不一样的人。
就像那个喂鸽子的段子一样。
尽量过简单随性的生活,不做过于具体严格的规划。
感受细微处的独一无二,而不是执迷于无止境的妄念与宏大抽象的命题。
这是梁朝伟一以贯之的对生命本身的热忱,也是他从与侯孝贤的合作中学到的达观。
正如《悲情城市》的片场,他亲见侯孝贤的高要求,但同时也看见他对演员的耐心。
“总之是拍到了什么剪什么”,朱天文这么说。
梁朝伟作为演员的力量来源之一也正是这种平和。
但问题是,作为演员可以这么随遇而安吗?
且不说演员本身就需要与别人有着许多的交流,但是选择以演员为志业,显然就不能如金城武一般,没事打打游戏可以十年八年不出山。
梁朝伟还是热爱着演戏。
怎么办?
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用自己的能力替代掉需要不断交流的部分。
所以你看,梁朝伟其实是一个人对自我要求极高的人。
在片场他总是第一个到岗,从不带剧本,台词不管多长都已经提前烂熟于心。
每场戏一上来,就要求自己得给到导演90分。
为了与每个角色融为一体,他都会在开拍前花上几个月的时间精心准备,而且从不把这些心思外显。
《一代宗师》,梁朝伟为了能打出准确的动作,闭关苦练9个月咏春,甚至胳膊还被武师踢断,连袁和平都说,他可以去和别人打比赛了。
还没上映的《金手指》,一部看起来很“传统”的商业片,他还是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做了许多关于诈骗犯的功课。
平和与敬业相融。
一如他偏爱用虚假的角色隐藏真实的自己。
亦如那个看到父母争吵时,用被子盖住自己哭声的敏感小孩。
在出道40周年的纪实访谈中,对于自己为何走上演员的道路并走到今天,梁朝伟用到了“幸运”这个词。
我觉得我非常幸运
能够进入演员这个行业
从爸爸妈妈吵架
这样长大
又没有变黑社会
又变成一个演员
突然间很出名
普通人怎么可以想象
一个这样的人生
梁朝伟自认普通,人生轨迹充满戏剧性、巧合与幸运。
这让肉叔想到了他并不见多少人提及的作品《听风者》,梁朝伟在片中的角色瞎子何兵也跟他的现实人生形成了某种奇妙的呼应。
他们有着相近的安宁与平和。
都有着一段不算幸运的童年,梁朝伟是因为家庭,何兵是因为摔瞎了眼睛。
但“因祸得福”,在某个方面天赋异禀,一个是在表演上,一个是在听力上。
他俩也有着同款的幸运和意外。
梁朝伟遇上贵人,无意中进了演艺圈;何兵遇上贵人,治好了眼睛,还无意中成为了我党的一名谍报工作者。
一种电影戏剧般的矛盾感产生了。
原本只想过最简单生活的人,却不得不面临最复杂的处境(角色/情报)。
原本只是大时代下的一个渺小普通人,却阴差阳错走上了时代的前台。
但最终,无论多少功名在身,他们依然回归原点,回到简单。
直到只剩风的声音。
本日打工人:哆啦C梦
加载中,请稍侯......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