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香港攻略3日游自助游,以及香港自助游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 1,好久不见 _ 三日两夜香港行——Day 0
- 2,小白必看的香港自由行攻略
- 3,很认真地聊一聊「香港」
好久不见 _ 三日两夜香港行——Day 0
香港,相信是不少人,尤其是珠三角一带朋友的热门目的地。
有历史有文化,有传统有现代,总有一个地方能够吸引到你。
时隔三年半没来,这次将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体验香港,也创造了很多“第一次”哦!
↑ 红磡海底隧道 / Cross-Harbour Tunnel
01——第一次住酒店
不同于以往即日来回,这次第一次在香港住酒店!
传说中的维港夜景,终于不用只在电视上看到咯……
02——第一次动感号
不同于以往大巴出行,这次第一次坐高铁去香港!
而且还专门选择了MTR(港铁)的动感号列车,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哦~
03——第一次搭轻铁
不同于以往只坐港铁(重铁),这次第一次乘坐轻铁!
原来这个只行走于新界的LRT系统,一天客流还有好几十万~
04——第一次走莲塘
不同于以往只在深圳湾口岸出入,这次第一次来到莲塘/香园围口岸!
在这个新开几年的口岸过关,是如此的丝滑~
PS:只不过再回到深圳市区就很费时间了……
嗯,介绍完各种“第一次”后,下面就简单概括一下这三天的大致行程吧,接下来的推送都会按照这个顺序介绍哦!
Day 1——暴走油尖旺,日行三万步
↑ 初到西九龙高铁站
↑ 启德新发展区
↑ “过气网红”彩虹邨
↑ K11 MUSEA
↑ 尖沙咀维港海景
↑ 金钟站换乘通道
Day 2——放题拼命吃,屯门赏海景
↑ 香港 / 中环站结构图
↑ YOHO MALL
↑ 元朗轻铁站
↑ 奥运站夜景
Day 3——睡到自然醒,买满行李箱
↑ 奥运站——奥海城
↑ 南昌站——V Walk
↑ 旺角东站——新世纪广场
↑ 旺角天桥
嗯,接下来一连几篇文章,会详细介绍这三天两夜的精彩行程,其中还有一些彩蛋内容,到时千万不要错过哦!
至于运转方面,打算在行程部分完结后浅浅总结一下,毕竟这次去只坐了5条线,下次要专门花一整天时间去坐完所有线路啦……
小白必看的香港自由行攻略
虽然香港延期了通关,但仍然有很多小伙伴想去香港吃喝玩乐了!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篇香港自由行攻略,香港通关后相信你一定用的上!
今天小编奉上一篇小白香港自由行攻略,从出门的那一刻就帮你想好了,快收下吧~
一、随身物品1、港澳通行证:在户籍所在地的公安局出入境办理,一次签注可以在香港停留7天时间。
2、港币:建议提前在中国银行兑换,因为在国内银行兑换港币手续费很低。虽然香港很多地方支持支付宝和微信,但一些药店和小店铺只支持现金支付,有备无患。
3、八达通:八达通是在香港“公交卡”,可以往里面充钱,基本上香港所有的便利店,小店铺都支持八达通付款,出行的交通工具基本都可以用八达通刷卡,非常方便。
4、电源转接头:香港的插座和国内不同,需要使用转接头,香港的酒店一般会提供免费的转接头,但是数量可能不多,自己可以提前准备1个转接头。
5、流量卡:香港的酒店一般会有wifi,但是出了酒店之后,路边就没有那么多wifi可以用了,可以在飞猪和携程上搜索“香港移动wifi”。它就是一个小的随身设备,可以免费提供热点,无限流量,价格大概在30元左右,可以选择机场自提或者顺丰包邮,用完归还给它们即可。
如果你觉得麻烦还可以打开zfb,购买境外流量,价格是20元/天,流量无限制,这个很方便,但是听说网速并不快。
6、导航软件:推荐谷歌地图,在香港定位很准,亲测好用!
二、酒店预订建议第一次去最好是住在以下这些地区附近的酒店,去周边的景点也会节省很多时间,酒店的价格会稍微贵一些哦,要提前有心理准备。
线路1: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佐敦,亚麻地,旺角周围也有很多美食店和购物中心,交通也很便利。
线路2:中环—湾仔—铜锣湾:铜锣湾这边也有很多购物商圈以及小吃美食店等,所以这一条线无论是交通购物还是吃饭也都很方便。
三、游玩路线1、尖沙咀—旺角一带:
来香港少不了买买买,这一代附近的购物有很多,像海港城、龙城大药房、金鹰化妆药房、新太阳广场、旺角朗豪坊等。
海港城扫货必去、龙城大药房是代购聚集地,新太阳广场是整个香港最大的DFS环球店,很多产品都是亚洲最低专柜价,值得看看。
朗豪坊:全港最长的手扶梯,很酷,里面很多服装运动折扣店,各种美食小吃,不少大牌专柜,值得推荐的一个综合性商场,什么都可以找到。
2、湾仔—铜锣湾一带:
湾仔铜锣湾一带吃的美食店和各种购物广场商圈也很多,我觉得也是必须逛逛的,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这一代值得逛和吃的地方。
购物有希慎广场、SOGO崇光广场、金紫荆广场、时代广场。希慎广场是全香港最大的苹果官方店,崇光广场日系彩妆较多。
初次来香港,除了购物,还有一些值得去的景点和值得尝的经典美食。
太平山顶:坐缆车到太平山顶,俯瞰整个香港,拍照取景的绝佳地,有时间必去!
太平山顶是香港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设有多座户外观景台。山顶除了是一个购物中心外,不只可以清楚看到中环维多利亚港及对岸九龙的风景,而在各个公园本身都可以环眺全个香港岛,深受市民及旅客欢迎。
除此之外,由于早年已经有不少英国人在此定居,因此也留有不少历史建筑,包括狮子亭。太平山山顶获由郊野公园之友会、国际狮子总会港澳三○三区及渔农自然护理署举办,「香港十大胜景选举」第六名。
夜景,有时间的话一定一定不要错过。搭太平山的山顶缆车是登顶赏夜景最好的方法。在中环花园道山下缆车总站乘缆车,只需7分钟就能到达山顶。记得要选择靠近月台的右边的位置,能拥有较好的视野。搭缆车下山,在快抵达花园道总站。
到太平山顶,最好是选择接近黄昏的时候,这样既能观赏到白天的城市景观,又可以静待夜幕低垂时,整个城市在瞬间变幻的一刻。
美食:推荐巨八日本料理店、阿甘虾餐厅、太平山餐厅
巨八日本料理店里有一半的座位可以欣赏到半城山色半城海景的好风光,特别是窗户两人座,美景触手可得。凌霄阁2楼205号。
阿甘虾餐厅是根据电影《阿甘正传》而设计的主题餐厅,电影海报、道具、专卖店布满周边。凌霄阁3楼304-305号。
太平山餐厅是香江最具特色的露天餐厅之一,。西欧风格的花园区优雅迷人,张柏芝、冯德伦、陈慧琳等明星都是座上客。
峰景餐厅二楼大面的落地窗能将维港美景尽收眼底,成为情侣最爱专座,提供复合式异国美食。太平山顶广场2楼。位于山顶凌霄阁可称得上是全世界最靓景的太平洋咖啡店,为您缔造舒适惬意的心情。
值得去的拍照打卡地:
1、天星小轮:香港维多利亚港著名的拥有悠久历史的渡海交通工具,3港币一趟。
2、叮叮车:香港有名的双层有轨电车,很有历史感,值得打卡。
3、怪兽大楼:网红拍照取景地,就是我的封面图第一张
4、星光大道:沿途是各个明星的留下的足迹,喜欢追星的不可错过。
5、西环码头:春娇救志明里,志明遛狗地点,很美,拍照必去。
好呀,小编就写到这里了,都是个人经验,剩下的大家尽情去探索吧~
很认真地聊一聊「香港」
回归之后,香港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也有人觉得,两地人民的情感越来越疏远,真是这样吗?过去20年,我来往香港无数次,亲眼见证了香港的变化。且听我认真地聊一聊,香港这几十年的心路历程。
多年后,我再次来到香港,早已是物是人非。
在飞机上拍港珠澳大桥
合肥欢乐谷的游乐项目
过去的香港第一次“香港自助游”
当年,去香港可没那么方便,所谓的「香港自助游」,必须先由导游带队从内地出发,到香港机场后,游客分头自己玩,完了再次集中,由导游带回内地机场。本质上,这是一种团进团出的旅行社团队游。
第一次在香港问路
武夷山旅游攻略景点(桂林旅游景点大全)
我九龙红磡的街头,我拿着一张纸条向一个中年大叔问路。大叔看了一眼地址,一脸漠然,摇摇头,一句话都没有说。当时我想,香港果然是一个快节奏的商业社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讲真,当时我没有任何失望,香港在我眼里本来就应该这样。
过了大约五分钟,有人拍我肩膀,我转头一看,居然就是刚才那位大叔。他还是那么面无表情,淡淡地说了一句,follow me,他不会讲普通话,我不会讲粤语 ,我们一路无话。
最后,就是这个最初被我认为冷漠的人,走了大约300米的路,亲自把我带到目的地。告别的时候,我再三感谢,他居然露出一丝歉意,好像是在为他不会讲普通话而感到难堪。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觉得,香港人真好。
第一次坐香港地铁
香港地铁给人的感觉比上海干净有秩序。在扶梯上,突然又有人在背后轻拍我的肩膀。我一转头,那人用生硬的普通话对我说,“请靠右边。”这时,我才意识到,扶梯左侧空荡荡,就我一个人,但为什么一定要靠右边?我不明白。那人见我一头雾水的样子,又用生硬的普通话解释道:左边是给赶路的人用的。我恍然大悟,连忙说对不起。
整个过程,那人脸上都是挂着生怯的微笑,丝毫没有苛责我的意思。他应该已经看出来,我是内地人,初来乍到,不了解香港的习惯。我对自己说,香港果然是文明社会,以后要多加注意。
第一次在香港买东西
那时候,港币比人民币值钱,1个港币 ≈ 1.1人民币。香港的商铺会针对内地人推出优惠活动,最常见的就是“使用人民币,本店汇率1:1。”这种优惠汇率,只有内地人凭港澳通行证才能享受,商家不做亏本的买卖,但至少形式上,是香港人让利内地同胞。
第一次和香港银行打交道
2003年,我第一次在境外开银行账户是在香港的东亚银行,当时,东亚银行的小姐姐,手把手教我怎么填支票。普通话不灵光,最后只能用英语。我虽然明白了怎么填,我还是不敢相信,个人也能开支票,不用盖印章,随便签个字就可以当钱用?当时网银没那么发达,个人支票真是个好东西,无论写给谁,都可以去内地的中国银行托收港币,香港好牛x!
当时内地出境旅行的人很少,香港往往是我们出境的第一站,香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
当年的香港,人口不足700万,是中国最繁荣的城市,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金融的中心。香港GDP最高峰的时候,占比达到大陆的20%。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 的《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公告》,2004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6024元!一年,人均1.6万。当时的香港,最基层的劳动者的月收入都超过1万人民币。
也就是说,普通香港人的收入大约是内地人的至少10倍,双方的经济水平落差极大!这种差距,犹如现在深圳市区和甘肃山区的差距。
当时香港人接待内地人,就像大户人家接待从乡下来的亲戚,这亲戚虽然没见过什么世面,行为举止有点土,但能去香港的内地人,总会花钱消费,也给香港也带来一些商机。
香港人,尤其是中下层老百姓,本来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面对内地人,不但得到了一些眼前的利益,还释放了内心深处被压抑很久的优越感。内地人感受到香港人真诚和包容,同时也能容忍对方没有敌意的优越感。双方相处比较融洽。
总而言之,从我的亲身感受来说,过去的香港已经是一个发达的经济体,法制健全,治安良好,教育水平很高,老百姓的素质也是世界首屈一指。与其说,那几年香港人对内地人态度比较好,还不如说,香港人对外来游客态度都很好。这和香港是否回归祖国,关系不大。
现在的香港香港变了很多,内地人对香港的态度也变了很多,不知不觉,网上关于香港的新闻,负面的越来越多,至于什么负面,我就不说了,也不方便说。
我就说说我自己的感受。
我儿子最喜欢轨道交通,我们去港铁买机场快线车票。售票员一开口,居然普通话比我都标准!这和十几年前大不一样。
机场快线不便宜,短短路程,来回票价200港币,但儿童凭八达通可以免费,免费的条件不是看身高,而是看年龄,只要小于11岁就可以,而我儿子刚好不到11岁。
我掏出他的证件,以备查验。
而售票员只是问了一句,小孩几岁?
我回答,10岁。
结果什么都没有查,就通过了。
再次来香港,第一印象挺好。
但是不久之后,不和谐的事情就发生了。
在香港机场的扶梯上,我又看到了熟悉的一幕,几个操着四川口音的老年人,挤成一团在扶梯上边走边聊,他们心情激动,嗓门高亢,看样子,这是他们初次来香港。他们没有意识到,堵住了后面急着赶路的人,被堵住的人一言不发,而是用一种极端鄙夷的眼神恶狠狠地盯着他们,仿佛是在吃一碗白米饭的时候,吃出了一只苍蝇。那眼神,让我过目难忘,至于吗?但无论如何,这也不能全怪香港人,内地游客的素质确实有待加强,如果在国内习惯不一样,出境之前也应该集中培训一下,以免丢人。
这次在香港来去匆匆,就一天时间。接触最多的是,第一线的服务人员,在香港他们属于社会最底层。
除了销售人员外,面对内地人和颜悦色的人很少、很少。
而销售人员对于内地人的热情,也和以前不大一样,以前是不卑不亢,心怀优越感的助人为乐。而如今,普通话讲得不比内地人差,但讲起话来犹如AI机器人,他们对讲普通话的客人格外殷勤,但那种殷勤有点不自然。
而销售人员之外的服务人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公司职员,一种是小店服务员。
大公司职员——比如说各种问讯处,经过严格培训,公司也有相应的规范。他们往往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展示出最不耐烦的神态,那种神态,不瞪眼,不骂人,就可以筑起一堵透明的墙,这堵墙拒人千里之外,这种态度可以让客人不爽,但又不足以成为冒犯客人而被公司惩罚的证据。非常可恶!
小店的服务人员,那种不耐烦来得更为直接,对于内地人,大多数是极端不耐烦,有些明明会讲普通话而不讲,语气恶劣,近乎羞辱,他们表现出的不是优越感,而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高傲。
很多香港服务人员对于外国人满脸笑容,耐心细致,而对于内地人,语气、眼神瞬间切换,速度之快犹如川剧变脸。看得出来,他们内心极端鄙视内地人,但为了生存却只能每天服务自己最鄙视的人。
对于被他们服务的内地人,这是一种不好的体验,但对于他们自己,这何尝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我承认部分内地人素质不高,但刚回归的时候内地人素质可能更差,当时香港人也不是这种态度。至于政|治,英国殖民时期也没有一人一票,现在至少「香港人的香港」,为什么香港底层老百姓一方面靠内地人生存,而一方面却越来越讨厌内地人?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贫富分化加剧,上升通道堵死。
2000年前后,我一个朋友的亲戚在香港红磡做大楼保安,月收入有1万港币,折合人民币1万多。当时,他在香港开了一个皮包公司,回到温州,摇身一变成了港商,成了地方政府招商部门的香馍馍。
一个香港最底层的大楼保安,用自己的积累和一部分银行贷款,在温州买了一个工业地皮,几年后,温州的房价、地价登上全国的巅峰,他一进一出赚了一大笔钱,然后全家鸡犬升天。
而22年后的今天,内地民工的工资涨了10倍,而香港红磡的大楼保安的月收入依然没变,还是1万港币。当年香港保安到内地变港商的故事,已经成为传说。
中国大陆最近几十年发生了很多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比如说,马云、马化腾等。而香港呢,几乎没有这样的例子,社会资源被富二代、甚至富三代把持。
当年,香港中下层面对内地人的优越感,已经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失落,甚至嫉妒,嫉妒也就罢了,还要每天服务这些嫉妒对象,人生该有多苦?
我查了一份相对比较可靠的香港人收入数据
餐饮服务员9000-12000/月(不用交税)
司机9000 - 14000/月(不用交税)
文员8000 - 12000
教师18000 - 35000
一般警察(公务员)24000 - 40000
一般个人支出
车费1500/月
饮食3000/月
上网及手机网络500/月
水费300/月电费500/月
煤气费400/月保险900/月
衣服800/月
住屋租金公房2000左右
一般私人住宅12000 - 14000
可见如果租私人住宅,一对夫妇的最基本支出就高达30000港币。
一个香港人,吃光用光之后,抬头仰望直冲云霄的天价高楼,那一瞬间,应该感觉自己如同一只蚂蚁一样微不足道,家在哪里?看不到一丝希望。
服务内地人的香港人,收入都很低,他们最看不到希望,情绪就比较不稳定,脾气自然不好。
香港公租房
居住条件恶劣
凡人活着,无非就是为了衣、食、住、行,香港的衣、食、行水平都堪称世界一流,唯独住是香港人最大的痛苦。
举个例子,香港明星陈浩民的「豪宅」被曝光,居然只有120平米,还要住6个人。这还是香港高收入阶层,底层的居住品质,简直是难以想象。
在香港,有3种类型的住宅:
公屋,类似廉租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
居屋,类似福利房,政府低价卖给市民;
私楼,类似商品房,60㎡以上就算豪宅。
只有不到9%的家庭,才能买下“豪宅”,大多数人处于蜗居状态。
香港「车位豪宅」
在网上查到一份2017年的房价,号称“车位豪宅”。价格367万的房子,面积为166尺,换算成米大概是15平方。没错,带洗手间和阳台一共15平方。香港连一个车位都有11平方米,也就是说这套房子减去厨房洗手间阳台的空间,剩下的面积还不如一个车位大。
15平米的豪宅,要价386万,折合人民币330万,每平米20多万。这还是2017年的价格,听说,最近房价又涨了。
更小的房子是“劏房”劏房
曾经有人放租一间位于深水埗枫树街的8平米唐楼劏房,更称是“豪华装修”,「多窗有床柜」,租金为3600元。
棺材房
8平米的“劏房”还不是最小,还有笼子般大小的“棺材房”,至今,有二三十万香港人住“棺材”房,人没死,已经住进“棺材”。
简言之,香港山多地少,人要住得好,一定要填海,但填海受到各种势力阻扰,以目前的形势,争论不休,效率极低。目测,大多数香港人有生之年,要住得有尊严,几乎不可能。
香港的穷人不是全中国收入最低的穷人,但很可能是全中国最可怜的、最郁闷的穷人。住得没尊严,空间极度压抑,久而久之,人格就容易扭曲,情绪就容易燥郁,动辄就找无辜的对象宣泄。对于香港穷人来说,最好的宣泄对象就是以前的穷亲戚——内地人。
内地发展太快。
香港回归祖国的时候,区区700万人口的香港,GDP占到全中国的20%,而到了2022年,香港的GDP只有全中国的2.5%。当年一河之隔的小渔村深圳,2018年GDP 已经超过香港。现在去香港旅游的内地人,经济条件比他们在香港见到的中下层香港人都要好。
我们小区附近有一家很不起眼的小理发店,一对湖南夫妻经营了十几年,现在也算熬出头,在老家买了房子,在宁波买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二手房,还买了车。节假日还带着亲人去自驾游。这种在我们看来最平常的生活,对香港穷人来说,如同就是做梦一般的奢望,穷其一生,也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
旅游景点大全自驾车旅游(旅游景点大全)
中东人再怎么富得流油,花天酒地,香港人都不会关心,因为没有任何瓜葛。人性最喜欢攀比,尤其是和以前的穷亲戚比,眼看着日子过得还不如以前的穷亲戚,心里当然不爽,不爽之后又不能直说,只能找其他借口来宣泄——香港很多乱象的根源就在这里。
香港小吃店
我找了一家香港本地人吃的小店。和20年前一样,味道还是不错,固执老板只收现金,什么支付宝、微信、信用卡,统统免谈。这里仿佛是一个被上帝遗忘的角落。
内地暴发户消费畸形
当年,我去香港的时候,尖沙嘴一带,很多地道的香港小店,不但味道好,还可以体验地道的香港风情。
那时候我很喜欢在香港“叹早茶”,一边吃着广式点心,一边喝着茶,听着隔壁香港人聊着“马经”,一晃一个早上就过去了。
现如今,香港大街小巷已经被各种奢侈品店和药妆店占领,顾客绝大部分都是内地人,在那些店里,你听不到粤语,只有各种腔调的普通话,和上海南京路已经没有区别。
我好不容易找了一家小店,吃了一碗面。
曾经有一个香港朋友对我说,为什么内地人来香港就知道买!买!买!你们不觉得香港还有很多其它值得体验的东西吗?
是啊,香港有很多郊野公园,很多风景优美的步道,很多独特的渔村……
但是,这些都抵不过花花绿绿的商品,4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环境,穷人一旦翻身对商品和虚荣的欲望,简直就是一群饿狼看到一群绵羊。
浅薄不只是中国人的天性,而是全人类的天性,其实早期的日本人也一样,到处买买买。中国人的消费模式一定会改变,但这需要时间。也许再过一代人,中国人对所谓奢侈品的欲望也就没那么强烈了,就像日本人,当年对奢侈品也是很疯狂,后来慢慢就不在意了,于是,诞生了无印良品和优衣库。
香港街头和十几年前,区别很大,熟悉的香港小店大部分都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奢侈品店和药妆店,顾客多为内地人,走在香港街头,各种普通话在耳边萦绕,如同走在上海南京路,香港的特色在慢慢消失。
一部分香港人认为大量内地人的涌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破坏了香港的面貌,于是迁怒内地游客。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所有人香港人都讨厌内地?我认为不是。
其实,这些年香港中产阶层融入内地的速度是加快的,只是相关的信息大部分内地人看不到,对于而媒体,尤其是所谓自媒体来说,所谓新闻,就是绯闻+丑闻,裸体+尸体,不够夸张的题材,不足以抓住眼球。
我可以举两个例子。
“港女北嫁”30年增11倍
香港统计处数据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大约每20对跨境结婚的人中,仅有1对是香港女性嫁内地男性。到了1997年,“港女”嫁“内地男”的比率仍不足10%。但进入2007年,该比例上升至每5对中就有1对。2016年的比例更大幅增长到1/3。
数据指出,2016年共有22926宗跨境婚姻,较30年前增加近四成。而香港女性嫁给内地男性的数量则由1986年的675宗猛增至2016年的7626宗,增幅达11倍之多。
还有什么指标比嫁人更有说服力?香港聪明能干的女性,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对内地的认同。
港人融入内地生活圈。
这要拜国内这几年突飞猛进的数字化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阿里和腾讯,不仅在全球竞争中后来居上,甚至已经甩开美国好几条街。
2018年,美国黑色星期五达到60亿美元!2018年淘宝天猫双十一成交额总计突破2135亿人民币(折算约307.48亿美元),两者的差距整整5倍。
再说电子支付,中国更是狠甩美国n条街。
如果你可以上油管,就可以很容易查到很多关于香港人关于内地的视频。
以前香港内地的关系,是前店后厂,老板在内地开厂,赚钱回香港。现在不同,香港广大中产对内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认同,甚至向往。
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是香港人对“祖国内地”的认同,不如说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Youtube 上香港人制作的关于内地的视频简直铺天盖地,对内地的评价非常正面。
香港人拍摄的关于淘宝、支付宝的影片,有几百个。
关于香港中产周末怎么去珠海长隆度假的视频就几十个。
这个视频介绍用内地网站预定酒店。
这个视频介绍微信香港钱包,和内地微信钱包的区别,居然有将近14万人观看
还有更多关于港人到内地买房养老的视频,香港人一旦适应了内地超过一百平米的“豪宅”,出门小车代步,旅行自驾天大地大的生活方式,回到香港反而难以适应。
相比于愤怒的香港底层,香港中产的眼界是开阔的,孰优孰劣,他们心知肚明。
写在最后总而言之,最近十来年,香港人对内地人的态度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换。
你在网上看到的负面新闻,和去香港旅游时遇见底层服务人员,都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们不代表香港的全部。
敌视内地的香港人,确实有,主要分为两类,要么最底层,要么最无知,虽然他们可恨,但也可怜。话说回来,内地敌视香港的人,也大有人在,有些人动不动叫人家「曱甴」,大家彼此彼此吧。
虽然最近几十年,香港发展速度不如内地,但放眼全中国,香港依然是发展水平最高的地方之一。香港值得内地学习的地方,太多,内地需要进步的地方,更多,这里不展开讲,也不方便讲。
展望未来,香港和内地的关系如何,主要取决于内地,只要内地不断发展,香港和内地未来的关系会越来越融洽。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