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七宝老街怎么玩,以及七宝老街介绍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 1,七宝老街:熟悉的味道回来了
- 2,上海七宝老街
- 3,七宝老街:熟悉的味道回来了
七宝老街:熟悉的味道回来了
葱油饼海棠糕塌饼汤团……这个春节假期,很多人选择到七宝古镇逛吃逛吃,感受节日的气氛;对于老街上的店家来说,这个久违的红火劲儿,来得太及时了。
图说:忙碌的店家 鲁哲 摄(下同)
“七宝里弄”铺子里集合了古镇的小吃“拳头产品”,七宝当地有名的干蒸圆子,糯米粉做的外皮,用荠菜、香菇、鲜肉做馅,咬一口米香、菜香四溢;现场制作的葱油饼,热气腾腾的方糕……大年初五记者去采访时,看到吃货的队伍排到了店铺外面。
阿毛方糕是古镇上的老字号了,已经开了二十多年。来买方糕的队伍排得老长。老板阿毛师傅说,放开后生意突然好起来了,“一下子人就多了起来。”本来店里有6个工人,有两个工人回家过年了。生意突然好了,人手反而少了,阿毛师傅自己撸起袖子加入工人队伍,“本来都不要我上的,没办法了,顾客在排队呢,只好自家顶上。”阿毛师傅说,平常日子,一天做三四百斤大米,这两天要做到1000多斤。“早上4点就到店里开始准备工作,我们的糕都是纯手工制作的,要现场蒸,急不来的。蒸的速度赶不上卖的,只好让顾客排队了。”阿毛师傅说自己“忙煞忙煞”,不过他一脸开心。
隔离的海棠糕队伍还要长,一路排到了店堂外面,听说要采访,小老板赶紧摆手,“来不及来不及,你看那么多人排队,我哪里有空说话。”
图说:吃货的队伍排到街上
天香楼的龙袍汤包店堂吃满座,外卖排队。店长王从刚说,每天到十一二点顾客就开始排队了,最近一段时间饭点都需要排队。这家汤包店一天要卖出四五百笼汤包。店长和伙计手脚麻利,干劲十足,好像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三岁半的刘依伊跟着父母从河南来上海旅游,舔着棉花糖逛着古镇,刘依伊的爸爸说,上海很好玩就是人太多了。在古镇南大街上,挤挤挨挨的都是人,没法走快。一个游客说了句“好久没有这种人挤人的感觉了。”边上的人都笑了,大家都是一样的感觉。
疫情期间,旅游业遭受重创,不过七宝古镇恢复得很快。从除夕到现在,古镇日均客流量达到3万多人,七宝古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文化旅游部部长戴婧婧说,前面几天下雨,人稍微少点,这两天放晴,人一下子多了。现在南大街几乎没有关门的铺面,北大街上有些铺面空关,是借这个机会调整业态。
新民晚报记者 鲁哲
上海七宝老街
七宝古镇
首尔攻略(韩国首尔攻略)
上海有个七宝古镇,位于上海西南一隅。七宝古镇是一座既有江南水乡风光、又有悠久人文内涵的千年古镇。
古镇“七宝”之名,源于镇上的“七宝教寺”。据史料记载:“镇无旧名,缘寺得名,寺无他重,因镇推重。”在宋初张泽舍宅拓寺后的宋大中祥符元年(一〇〇八年),宋真宗赵恒赐额“七宝教寺”,由此古镇因寺得名。
澳洲旅游攻略有哪些值得推荐_澳洲旅游推荐2763阅读
当时的七宝教寺有“郡东第一刹”之称,它占地六十亩,寺河六亩,整座寺庙绿水环抱,红墙琉瓦,晨钟暮鼓,信徒云集,香烟燎绕,景色十分优美。而集镇形态在七宝教寺外围形成,至元末明初,七宝镇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居民繁庶,商贾骈集,文儒辈出,盖邑之巨镇。”
七宝古镇与七宝教寺的位置关系图
七宝古镇的南大街和北大街(由南大街北端延伸过蒲汇塘后,从蒲汇塘桥向北至听钟亭这段道路就是北大街)
如今,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沧桑,七宝古镇风貌已然大变,但却给后人遗存下一条七宝老街。在西南东北流向的蒲汇塘河与西北东南流向的北横泾河交汇处的西北隅是七宝古镇,隔北横泾河与河东的七宝教寺相望。七宝古镇被蒲汇塘河分为南北两域,一条七宝老街纵贯古镇南北,以蒲汇塘河为界,老街分为南大街和北大街。
明清以来,七宝集镇商业以南北大街为中心,南起现在的富强街,北至今天的青年路,全长约三百六十米。二〇〇二年,修复后的老街被称作“七宝老街”,其中,南大街又称“小吃街”,北大街又称“小商品街”。如今的七宝老街已是七宝古镇的中心,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明清风格建筑鳞次栉比,经营各类商品和各种食品的店铺比邻而居,整条老街成为了集旅游、休闲、购物、餐饮于一体的繁华街市。
从七宝老街北端进入,首先来到北大街。北大街两侧店铺以经营绸布、旗袍、古玩、字画、旅游工艺品等为主。
蒲汇塘桥南北的餐饮店
七宝老街天香楼
七宝老街龙袍蟹黄汤包
七宝老街七宝老饭店
走到北大街南端,尚未过蒲汇塘桥,北大街两侧的经营店铺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多家餐饮店,街西是天香楼和龙袍蟹黄汤包,街东是七宝老饭店和阿甘锅盔。天香楼、龙袍蟹黄汤包和七宝老饭店都是百年老店。
北大街南端横亘着蒲汇塘河,蒲汇塘桥南北跨越蒲汇塘,过蒲汇塘桥即可进入古镇南大街。若是要品尝七宝小吃,就得到七宝老街南大街。
七宝古镇蒲汇塘桥
七宝古镇蒲汇塘桥文保碑
蒲汇塘桥建于明正德十三年(一五一八年),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重修。蒲汇塘桥为三孔石拱桥,主拱跨度十一点二五米,高五点二米;两侧二拱跨度均为五点六米,高三米。桥长二十九米,宽五点四五米,南北各二十级,桥两旁设石栏。一九七九年修缮七宝镇时,加“七宝塘桥”额于原额上。蒲汇塘桥是上海市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
七宝老街宝丰羊肉店
站在蒲汇塘桥上,第一眼便能看到南大街北端东侧的“宝丰羊肉”百年老店。此店号称“七宝羊肉第一家”。
这家“宝丰羊肉”是七宝老街上最有名的羊肉店,主要经营白切羊肉、羊杂汤面等。白切羊肉,色鲜味醇,肉质嫩酥,不腥不膻,清爽适口,风味别致。传统吃法配有葱白段、香醋、甜面酱、辣椒油四味碟,供食者佐食。
“宝丰羊肉”是多种经营,不仅卖白切羊肉和羊杂汤面,还卖上海老式葱油饼——老五葱油饼,以及汤圆。尤其是汤圆,较长时间在锅中微沸的汤中浸泡着,不破、不烂、不散,各个圆润地漂浮在汤的表面,等待食客前来品尝。
七宝老街南大街上各种小吃店铺众多
七宝老街南大街以经营特色小吃为主,街上各种小吃店铺众多。除了宝丰羊肉店,还有七宝粽子、七宝老上海汤圆、一品方糕、七宝蹄等当地小吃。
200公里内的景点
七宝老街虽然不长,但是底蕴丰厚;七宝古镇虽然不大,可却历史悠久。
七宝古镇素有“十年上海看浦东、百年上海看外滩、千年上海看七宝”的美誉。上海浦东开发起始于二十世纪的一九九〇年。如今过去不只十年,已经是三十年有余,上海浦东仍继续引领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现在这句“十年上海看浦东、百年上海看外滩、千年上海看七宝”誉言看上去已经不住时间的推敲,应予改作“现代上海看浦东,近代上海看外滩,古代上海看七宝”似乎更为贴切。
七宝古镇
凭栏蒲汇塘桥,抬头望向蓝天,每隔数分钟,便有一架客机低空掠过七宝上空,落向镇北的上海虹桥机场。这些在空中飞翔的庞然大物,好似带着乘客穿越了千百年的历史时空,飞往上海,去外滩回看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去浦东展望未来中国的无限辉煌。
七宝老街:熟悉的味道回来了
葱油饼海棠糕塌饼汤团……这个春节假期,很多人选择到七宝古镇逛吃逛吃,感受节日的气氛;对于老街上的店家来说,这个久违的红火劲儿,来得太及时了。
图说:忙碌的店家 鲁哲 摄(下同)
“七宝里弄”铺子里集合了古镇的小吃“拳头产品”,七宝当地有名的干蒸圆子,糯米粉做的外皮,用荠菜、香菇、鲜肉做馅,咬一口米香、菜香四溢;现场制作的葱油饼,热气腾腾的方糕……大年初五记者去采访时,看到吃货的队伍排到了店铺外面。
阿毛方糕是古镇上的老字号了,已经开了二十多年。来买方糕的队伍排得老长。老板阿毛师傅说,放开后生意突然好起来了,“一下子人就多了起来。”本来店里有6个工人,有两个工人回家过年了。生意突然好了,人手反而少了,阿毛师傅自己撸起袖子加入工人队伍,“本来都不要我上的,没办法了,顾客在排队呢,只好自家顶上。”阿毛师傅说,平常日子,一天做三四百斤大米,这两天要做到1000多斤。“早上4点就到店里开始准备工作,我们的糕都是纯手工制作的,要现场蒸,急不来的。蒸的速度赶不上卖的,只好让顾客排队了。”阿毛师傅说自己“忙煞忙煞”,不过他一脸开心。
隔离的海棠糕队伍还要长,一路排到了店堂外面,听说要采访,小老板赶紧摆手,“来不及来不及,你看那么多人排队,我哪里有空说话。”
图说:吃货的队伍排到街上
天香楼的龙袍汤包店堂吃满座,外卖排队。店长王从刚说,每天到十一二点顾客就开始排队了,最近一段时间饭点都需要排队。这家汤包店一天要卖出四五百笼汤包。店长和伙计手脚麻利,干劲十足,好像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三岁半的刘依伊跟着父母从河南来上海旅游,舔着棉花糖逛着古镇,刘依伊的爸爸说,上海很好玩就是人太多了。在古镇南大街上,挤挤挨挨的都是人,没法走快。一个游客说了句“好久没有这种人挤人的感觉了。”边上的人都笑了,大家都是一样的感觉。
疫情期间,旅游业遭受重创,不过七宝古镇恢复得很快。从除夕到现在,古镇日均客流量达到3万多人,七宝古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文化旅游部部长戴婧婧说,前面几天下雨,人稍微少点,这两天放晴,人一下子多了。现在南大街几乎没有关门的铺面,北大街上有些铺面空关,是借这个机会调整业态。
新民晚报记者 鲁哲
加载中,请稍侯......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