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假期旅游网

香港自由行全攻略(香港 自由行)

疯狂假期旅游网 http://www.fkjq.com 2025-10-22 14:16 出处:网络 作者:国内旅游攻略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香港自由行全攻略,以及香港 自由行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香港自由行全攻略,以及香港 自由行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 1,香港一日游攻略|去过五次香港,整理出这篇最全攻略,附游玩路线
  • 2,港澳“个人游”实施20周年!“自由行”因大湾区而改变

香港一日游攻略|去过五次香港,整理出这篇最全攻略,附游玩路线

曾去过香港五次,每次都是当天往返,上午从深圳坐地铁半小时抵达香港后晚上再搭乘地铁返回深圳,通关一分钟就能搞定;时隔多年我现在依稀能记得去香港时的激动心情,前几次都有好友相伴,最后一次选择单独出游,还挺自在。

游览路线:维多利亚港——添好运餐厅——太平山顶——都爹利街——兰桂坊——返程

从深圳过关到香港,有多个口岸,但交通比较方便的有罗湖、皇岗、蛇口这三个口岸,我当时距离福田皇岗比较近,坐地铁直达香港的落马洲后换乘到香港中环,然后步行到维多利亚港。

维多利亚港是中国的第一大海港,世界第三大,仅次于美国的旧金山和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由于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誉。

当时我去的时候好巧不巧赶上了阴雨天,风景没那么美丽但依旧兴奋,大白天来维多利亚港主要是为了体验一把这儿的轮渡——2块钱/人的天星小轮,比武汉10块钱/人的普通轮渡的体验感好很多。

天星小轮从1890年开始运行,到现在已经有120年的历史了,是香港著名的拥有悠久历史的渡海交通工具,虽然是一种交通工具,却饱含了香港人的感情;《国家地理旅游杂志》曾把乘搭天星小轮游览维港两岸誉为"人生50个必到景点"之一,我来维多利亚港便是为了能体验一把坐轮渡过海。

坐完轮渡后便又搭乘地铁前往添好运餐厅,号称史上最平价米其林餐厅,精致的港式茶点价格却很亲民,我当时就是冲着它的口碑而去,餐厅环境简约但大气,尤其是灯饰透出了精致,开放式的厨房是干净卫生的保障,我看了菜单后心里窃喜,确实很实惠,菜上来后味道也很好吃,不亏是人人称赞的最平价米其林餐厅,不过现在因为开的分店多了,菜品质量上不去,口碑一直在下滑(香港很多家添好运餐厅,我当时吃的具体是哪家给忘了,建议去深水埗的总店)。

吃饱喝足便去体验了香港拥有百年历史之一的交通工具——有轨电车叮叮车,是香港人的回;有轨电车之所以被叫叮叮车,是因为电车每次启动时、换轨时都会发出好听的叮当声,现在的叮叮车更浪漫,全身都涂上了五彩的颜色,从身边缓慢驶过像极了动漫世界里的电车。

叮叮车的车速很慢,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坐在电车的二层静静欣赏时光倒流中的香港,看着那些接踵而立的破败楼宇和摩天大楼往后退,恍惚间像穿越时空一般神奇,虽然说香港的生活节奏快,但坐上叮叮车时光穿梭机,你会享受到香港另一种慢节奏生活,似乎时间都慢到静止了,特别的悠闲。

下午便去了太平山顶,香港首屈一指的旅游名胜,是集观光、娱乐、购物于一身的香港必游地点,站在太平山顶可俯瞰大半个香港城市风光,饱览醉人都会景致,大有君临天下之感,当时还有海拔428米的无敌观景台,但需要收费我便没去,就只在山顶平台上休憩观赏。

上太平山顶需要搭乘香港拥有百年历史之一的交通工具——缆车,往返山顶缆车51元,全程约十分钟,坐在车厢内,身子不由得向后倾,部分路段斜坡度介乎4至27度!沿途分布着一些山间别墅,树木间隔之间,还能看见山下中环的高楼大厦,颇有意思的缆车。

在太平山顶待了大概半小时,买了冰激凌吃完便坐缆车下山去了,然后直接冲中环都爹利街,这儿本身是一条小街,只有一端可以通车,在与雪厂街连接之处,建有一条花岗石楼梯与4支煤气灯,煤气灯属全港仅余,历史悠久,已于1979年被政府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在香港去追随香港遗留的历史痕迹,在爹利街留下脚印也是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

在这转悠了一圈顺便去了趟蘭桂坊,是一个聚集大小酒吧与餐馆的中高档消费区,深受中产阶级、外籍人士及游客的欢迎,是香港的特色旅游景点之一,都说来香港一定要来兰桂坊看看,不过我当时傍晚去的,天色还没完全黑下来,兰桂坊出奇的安静,呈L型的上坡小径上没见几个人,港剧里的场景是看不到了,索性就直接返程了。

在香港的一天里,体验了香港有百年历史的交通工具:天星小轮轮渡、有轨电车叮叮车、太平山顶缆车,这一天里虽然没打卡几个景点,但这一趟的旅程让我体验了一把香港的慢节奏生活,确实有趣。

注意:第一次去香港需要带着港澳通行证走人工通道;进入香港后内陆的手机卡就会没信号,需要在来之前开通境外流量;建议买一张八达通,适用香港所有交通工具;去香港建议兑换点港币零钱,因为有些商店可能只收现金,大部分店铺都可以微信、支付宝、visa支付。

港澳“个人游”实施20周年!“自由行”因大湾区而改变

一晃,今天(7月28日)是“内地居民赴港澳个人游”实施20周年的日子。这项政策,香港坊间素来称之为“自由行”。

当时间的旋转门转到最近五六年,站在深圳这边回望香港会发现:自2017年国家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来,“自由行”不再是内地到香港的单边支持政策。

特别是在今年全面恢复通关后的大半年时间里,“自由行”已被包括香港居民在内的湾区民众,共同演绎成为现象级的“双向”行动,并带上”美好湾区“里浓浓的生活气息。

港珠澳大桥。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跌宕起伏的大时代下,有人说,“危中有机”是香港回归后的时代印记之一, 亦是香港“狮子山精神”的其中一个体现。

事实上,回归后的香港,之所以能一次次飞渡险滩,离不开中央政府一次又一次伸出温暖而有力的大手。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政策,即“自由行”政策,就是中央政府有力支持香港恢复和繁荣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01/

非典”暴发 中央支持“自由行”

未满月就从珠三角4市扩至8市

2003年6月中旬,香港迎来“非典”疫情后首个大规模的广东旅游团队。

2003年,香港遭受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香港经济在当年第二季度急速逆转,特别是4、5月份,访港游客人数分别大跌64.8%和67.9%。香港的整体经济陷入衰退的边缘。在香港最困难的时刻,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CEPA(指“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等多项支持香港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开放内地居民个人赴港旅游,是CEPA在旅游服务业方面的一项重要承诺。

在2003年7月前,内地居民只能以探亲、商务及参加旅行团的形式申请到港澳旅游。也就是说,如果要去香港旅游,必须跟着有专营权的旅行社“团进团出”。

2003年7月28日,首批以个人身份前往香港旅游的“自由行”,分别在珠三角的东莞、佛山、中山、江门这四个指定的城市正式拉开大幕。未曾满月,又扩展到珠三角的广州、深圳、珠海、惠州这四个城市。在2004年“五一”黄金周,“自由行”政策在广东省全面铺开。自此,广东人去港澳旅游,如同“省内游”一样方便。

截至2007年1月,共有22个省(区、县)的49个城市实施了“自由行”政策。

全国49个城市实施“自由行”政策时间。

02/

金融海啸冲击中央支持深户“一签多行”

水客带货干扰优化政策改“一周一行”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来袭。为体恤香港社会特别是中小企业遭受的冲击,2008年12月19日,中央政府以“组合拳”的形式,出台14项挺港措施,力度远超1998年。其中,就包括扩大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的内容。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2009年4月1日起,深圳户籍居民可以办理一年内多次往返香港的签注。“一签多行”等同于一年无限次往返香港,深港“双城记”的精彩故事,也因此提升到新的版本。

早在2003年1月27日,深圳皇岗口岸就开始 实施旅客24小时通关。

但此政策在深圳实行后,一些职业水客也借此政策,频繁往返香港“带货”,不仅扰乱了内地市场经济秩序,也给港人生活带来困扰。鉴于香港的承受能力,2014年6月,香港特区政府向中央政府提出取消“一签多行”,请求改为“一周一行”。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准备, 2015年4月13日起,深圳居民赴港签证,改为“一周一行”签注。

对此,时任特首梁振英曾公开致谢:“在国家不断放宽内地居民出境和世界各地不断放宽中国内地居民入境的大环境下,中央作出这个决定是不容易的。中央理解香港承受能力的问题,我们亦得到深圳市和广东省对香港现在面对情况的谅解。在这里感谢中央政府,感谢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

此后,赴港澳个人游的城市一直没有再增加。时光的旋转门似乎就停留在2007年。直至现在,还是只有49个城市开通了“自由行”。些许不同的是,2017年8月1日以后,经所有口岸去港澳的团队游签,不用经旅游团就可直接过关。而更为便利的是,2019年4月1日起,港澳通行证“全国通办”,申请人异地就可申办旅游签注,还可在自助签注机上办理,立等可取。

03/

“自由行”让香港受益良多

整体得益不等同于个人得益

“自由行”究竟对香港经济起到什么作用?据统计,1997年到港的1300万的游客中,只有300万内地人,占比23%;2003“自由行”之后有800万人次。而在疫情前的2018年,来港的内地游客达到最高峰值5103万人次。

香港维多利亚港。

香港美妆某零售连锁商,就是抓住“自由行”的政策红利得以发展起来。疫情前它在香港共有46个门店,其中几个还是以高企的店租拿下的黄金商铺。位于尖沙咀北京道一个约650平方米的大店,就是在 2011年时以50万港元月租拿下的。当它成为内地游客扫货的店铺后,到2014年2月续租时,月租狂飙到约132万港元。

李嘉诚在2015年讨论收紧“自由行”的一片热议声中,曾公开表示,内地是香港最大的靠山,如果没有“自由行”,“股票会跌1000点以上”。

何超琼女士也曾表示,香港在惠港政策下受益良多。在她看来,“自由行”为港澳之旅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篇章。事实上,她与港中旅于1999年合资成立的“喷射飞航”往来港澳的快速客船业务,也因此开创了全新的篇章。

可以说,“自由行”实施以来,为香港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增进两地民众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社会整体得益不等同于大部分人的个人得益。如何才能进一步改善民生福祉,让普通香港人,尤其是香港年轻人从经济增长中产生足够的获得感,从而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呢?这是摆在中央政府面前的一个时代命题。

“自由行”政策实施以来,内地旅客一直是访港旅客“主力军”。

04/

搭建“自由行”的“湾区通”通道

给香港年轻人来粤追梦大空间

时间的旋转门转到2017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此拉开大幕。

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建设大湾区对于香港的意义在于,通过“互联互通”,包括硬联通和软联通,将香港民生难题置于大湾区这个更广阔的腹地中考量,将香港年轻人的未来与大湾区这个更大的经济体紧密关联,让他们迸发更为强大的创新力。

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居民来内地就业无需办理就业证,申领居住证,回乡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功能升级享受内地逾30项公共服务,允许在内地申请换发补发回乡证等一系列便利港澳居民、青年往返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生活、创新创业的“自由行”政策相继出台。

特别是在2019年底,在香港历经长达五个月的社会动荡后, 16项普及惠民及便利香港专业界别到大湾区发展的措施出台,包括便利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买房屋、支持便捷使用移动电子支付、保障在粤工作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子女同等享受教育这些惠民举措。

与此同时,广东省基本建成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的“1+12+N”体系,发布在粤就业创业“政策包”,吸引大批港澳青年来粤发展、创新创业。

随着这些“双向”支持政策的出台,随着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莲塘/香园围口岸等重要的互联互通硬件基础设施的建成启用,可以看到,大湾区内部已搭建成越来越便利越来越高效的“自由行”的“湾区通”通道,港澳青年创业就业的身影亦遍布珠三角九市。而粤港两地越来越频密、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广泛的“双向奔赴”式的交流与融合,则要等到疫情全面通关后。

莲塘/香园围口岸是深港间第七个陆路口岸。口岸备有“人车直达”设施,方便市民利用公共交通服务、私家车或连接口岸的行人隧道直达口岸。南都记者 许松龙 摄

05/

粤港两地“双向奔赴”

“反向代购热潮”兴起

2023年2月6日起,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所有内地与香港“通关”口岸不设人数限制,无须预约。

通关后,一系列利好接踵而来:广深港高铁发车数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深港地铁公交扫码互联互通,全面恢复实行内地居民赴港澳团队旅游签注“全国通办”······经受沉痛打击的香港零售业、备受煎熬香港的餐饮行业,再一次迎来一批批 “自由行”的内地游客。

像前面提到的某美妆零售连锁商,随着通关后客流量回升,拉动了新财年一季度业绩。据其2023/24财年一季度显示:2023年4月1日-6月11日,实现营业收入8.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9%。

全面恢复通关,是粤港两地1098天后的重逢,意味着不仅是家人朋友间的团聚,更是粤港两地的“双向奔赴”。

因为回到了疫情前“说走就走”的模式,2月6日零时,在皇岗口岸开放后,首位通关过深圳的旅客,竟然穿着拖鞋为“食宵夜”而来;当天9时20分,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带领80人的考察团走出广州南沙庆盛高铁站,展开为期两天的考察。这是两地恢复全面通关后,首个访问内地的香港考察团。

暂且不论梁振英的考察天团如何重启两地频繁密切的经贸投资往来。因为更有意思的是,或许就是从这一天起,无论是香港普通市民还是上层人士,都慢慢组织起了湾区“自由行”的人潮,甚至在他们的积极行动下,还在深圳演变成现象级的“反向”消费潮。

今年4月,据媒体报道,多位特区政府官员、特区立法会议员等香港政界人士选择在休息日或假期赴内地游玩。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4月份来深圳游玩时,甚至还在深圳书城外偶遇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容海恩。黄伟纶表示,2月初莲塘/香园围口岸开通旅检后,他和家人每次均在10分钟内完成过关,走出口岸就可直接接上深圳地铁2号线,自行游逛非常便利。

香港网友上传的“反向”订外卖清单。

周末到深圳尝美食、逛商场、看演出,迅速成为许多香港市民心中优选的休闲方式,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显得尤为突出。而由他们掀起的“反向代购热潮”,更是不时见诸媒体。据香港入境事务处数据显示,仅6月份,北上港人总数就超过408万人次。

为便利港人快速进入大湾区内地九市,今年 7月1日零时起,符合条件的香港机动车车主获准后,可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驶入广东。截至7月25日19时,香港单牌车通关总量已经达到4700辆次。

7月1日,首辆香港单牌车经港珠澳大桥入粤。

“港车北上”是香港到内地出行交通工具的又一次大升级。从两地人员“自由行”,到香港机动车单边“自由行”,“港车北上”的一小步,其实是大湾区融合的一大步。

可以说,过去20年来,港澳居民从观望到行动,从“单向流动”变“双向奔赴”。特别是最近五年来,在软硬联通建设的加持下,粤港澳三地互联互通的进程在提速,便利化程度越来越高,融合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湾区居民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而随着大湾区内部人才要素的流动,更是加速了三地的互通互融。大家在流动中相互交流,在流动中相互影响,在流动中美美与共,为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平添无限活力。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延展阅读香港“自由行”20周年!港科大教授鼓励湾区“双向自由行”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