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假期旅游网

广州沙面工人运动(广州沙面好不好玩)

疯狂假期旅游网 http://www.fkjq.com 2025-10-24 18:25 出处:网络 作者:男女旅游搭子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广州沙面工人运动,以及广州沙面好不好玩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广州沙面工人运动,以及广州沙面好不好玩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 1,25万人参与的省港大罢工 在中国工人运动史写下厚重一笔
  • 2,人满为患的广州沙面,有人竖起不要拍照的牌子,它为啥曾沦为租界
  • 3,25万人参与的省港大罢工 在中国工人运动史写下厚重一笔

25万人参与的省港大罢工 在中国工人运动史写下厚重一笔

广州市越秀南路东园横路3号一座红色的小楼静静矗立在高楼之间,这里曾经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花园别墅“东园”。1925年为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一场轰轰烈烈的罢工运动席卷广州和香港两地,它的领导机构——省港罢工委员会就驻扎在这里。

五卅惨案点燃了罢工热潮

在历史的发展中,有时一个小小的斗争火种,会引发一场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焰,1925年5月上海工人反对外国资本家的罢工,就是这样一个火种。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就是从这场罢工开始。

1925年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枪杀带领工人冲进工厂要求复工的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游行示威,却惨遭租界的英国巡捕开枪射击,当场打死13人,伤者不计其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激起了全上海至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史称五卅运动。发生在广州和香港的省港大罢工,就是这个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5万人参与省港大罢工 持续16个月

“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广东区委于5月31日晚召开党、团员大会,决定组织“临时委员会”,联络工、农、商、学和青年军人等革命团体举行示威游行,并筹划在省港两地举行大罢工,以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1925年6月上旬,中共中央广州临时委员会和中共广东区委指派邓中夏、苏兆征等5人组成党团,到香港组织罢工。与此同时,中共广东区委又指定冯菊坡、陈延年等6人组成党团,负责发动广州洋务工人罢工和组织接待香港罢工工人。

6月19日,香港海员工人首先宣布罢工,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继海员工人之后,印刷、洋务、码头搬运等工会先后有20多万工人加入了罢工的行列,其中有10万多人离开香港,返回内地。6月21日,3000多名中国洋务工人也在沙面租界宣布罢工,集体离开沙面,返回广州市区。

为有效地领导罢工,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共广东区委成立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罢工委员会,作为罢工的最高议事机关和最高执行机关。

罢工工人凭证(资料照片)。图据新华社

这场大罢工持续了16个月,参与人数达到25万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省港工人团结一致,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斗争,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作出重要的贡献,成为广州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

波澜壮阔的省港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重要实践。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属罕见。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革命重心逐渐向北转移。为了集中力量支援北伐,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后方,10月10日,中共广东区委发表《为省港罢工自动的停止封锁宣言》,省港罢工委员会也发表《停止封锁宣言》。这一天,广州市30万民众举行盛大集会,一致拥护省港罢工委员会所作出的关于停止封锁、结束罢工的决定。至此,省港大罢工宣告结束。

如今,在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之上建立起的省港大罢工纪念馆,见证着这段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历史。

参考:《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综合自新华社、广东党史、南方+

人满为患的广州沙面,有人竖起不要拍照的牌子,它为啥曾沦为租界

往常去广州沙面游玩的话,连拍张照都会感觉比较困难。每一张座椅,每一个雕塑,每一棵树下,每一幢楼前都是人,有游客,也有本地人。住在里面的人对人满为患的情况不胜其烦,只好竖起不要拍照的牌子。

8号之2幢为“西关人家”,是一家经营收藏旧货的店铺,据说有很多部电影在里面取过景,也被很多人采访过,是一家地地道道的网红店,现在因为疫情门可罗雀------当然,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捱过这阵子就好了。

像“西关人家”这样的欧式建筑在沙面至少有150幢,这150幢建筑里曾有10多个国家的领事馆、9家外国银行、40多家洋行等。现在,这些建筑里住了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用途,但无一例外都属于中国。

100多年前,沙面只是珠江出海口堆积起来的小沙洲,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是一个在游客眼中不起眼的小洲岛。现在,它有大小街巷八条,从岛上通往陆地大小桥多座,是游客眼里的旅游胜地,被称为广州活着的历史博物馆。

据历史记载,沙面虽然自宋朝起就是通商要津之地,但自鸦片战争后,却沦为英、法租界。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广州这么大的地盘,沦为租界的偏偏是沙面?有很多历史学者和专家做过这方面的分析和推测,认为沙面之所以沦为租界与十三行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有一种说法是,通商的开头始于藩属国的纳贡,就像一个口子,打开之后口子只会越开越大。先只是藩属国,后是更多的国家。在只有广州港开放的时期,朝廷为了避免官员与外商产生直接的联系,于是便有了十三行。十三行相当于一个与外国人做生意的中介。当时清朝对外商管控很严,例如不允许他们携带家属来中国,不允许到处乱走,一个月只有三天去海幢寺散步,而且控制人数,欧洲来的这些商人也不允许过冬。

可能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林则徐虎门销烟很知名,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后,又被贬往新疆过。当时的清朝多么无能、反复,看林则徐的仕途之路就能想象。当外商尝到鸦片的甜头之后,怎么可能会放弃中国这块到口的肥肉。他们不满足于对他们限制太多,便采用武力让中国开放通商。

当时的清朝有多乱多无助?一方面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有什么红花会之类的组织,让朝廷应接不暇,另一方面是这些外国列强的咄咄逼人,最后的结果是,签了诸多不平等条约,中国由一口通商,也变为了5口通商。

但这可能跟沙面还没有多大关系。跟沙面的联系,还是得继续说回十三行。

当时十三行作为与外商交易的重要之地,外商来了住哪儿?当时有些人建了些客栈之类的给这些外商居住,还要做外商的担保人,保证这些外商“老实”。这类人就是十三行的前身,被称为行商。后来慢慢发展为外商租借这些地皮建自己的仓库、住宅。但这种租借与沙面的租借有本质上的不同,是商人与民的租借,并非官与官的租借。

鸦片交易越来越多的时候,广州人民是很愤怒的,那时候的十三行早已不再只是一个中介,而沦为洋行。也正是广州人放了最后一把火,烧掉了十三行。

十三行没了,但生意就不做了吗?朝廷的一再退让,早已让广州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如何在中国的地盘上建立一个不受约束的圈子?这时候,沙面就进入了这些外国列强的视线。

最重要的是,沙面与十三行距离并不远,当时十三行虽然建有市舶司并且靠海,但海滩太浅,大船要靠岸,得先到黄浦,再转为小船,运输很不方便。沙面在珠江出海口,四面环水,大船小船都能够停靠,位置非常合适,没有靠陆地的路?修一个就行。

这次的租界条约不再是商与民签,而是官与官签。英、法强行让沙面沦为他们的租界地,在沙面建了更多的洋行,更有十多个国家在此建立了领事馆。虽然这里的洋行也会雇佣中国人,但工资差别很大。

在沙面这些欧式建筑里发生过很多的故事,沙面那些参天大树,那些遗留下来的曾带来无限屈辱的建筑,每日都在无声诉说着往事。人们来到这里,望着江边的高楼大厦和路上的人来人往,过去的这些故事随着祖国的强大已被远远甩在了身后......

本文作者:开心菜菜

我是开心菜菜,热爱旅行。如果你看过我的文章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欢迎留言讨论,如果你看过我的文章,重走我去过的地方,那会是我莫大的荣幸!

25万人参与的省港大罢工 在中国工人运动史写下厚重一笔

广州市越秀南路东园横路3号一座红色的小楼静静矗立在高楼之间,这里曾经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花园别墅“东园”。1925年为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一场轰轰烈烈的罢工运动席卷广州和香港两地,它的领导机构——省港罢工委员会就驻扎在这里。

五卅惨案点燃了罢工热潮

在历史的发展中,有时一个小小的斗争火种,会引发一场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焰,1925年5月上海工人反对外国资本家的罢工,就是这样一个火种。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就是从这场罢工开始。

1925年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枪杀带领工人冲进工厂要求复工的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游行示威,却惨遭租界的英国巡捕开枪射击,当场打死13人,伤者不计其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激起了全上海至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史称五卅运动。发生在广州和香港的省港大罢工,就是这个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5万人参与省港大罢工 持续16个月

“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广东区委于5月31日晚召开党、团员大会,决定组织“临时委员会”,联络工、农、商、学和青年军人等革命团体举行示威游行,并筹划在省港两地举行大罢工,以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1925年6月上旬,中共中央广州临时委员会和中共广东区委指派邓中夏、苏兆征等5人组成党团,到香港组织罢工。与此同时,中共广东区委又指定冯菊坡、陈延年等6人组成党团,负责发动广州洋务工人罢工和组织接待香港罢工工人。

6月19日,香港海员工人首先宣布罢工,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继海员工人之后,印刷、洋务、码头搬运等工会先后有20多万工人加入了罢工的行列,其中有10万多人离开香港,返回内地。6月21日,3000多名中国洋务工人也在沙面租界宣布罢工,集体离开沙面,返回广州市区。

为有效地领导罢工,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共广东区委成立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罢工委员会,作为罢工的最高议事机关和最高执行机关。

罢工工人凭证(资料照片)。图据新华社

这场大罢工持续了16个月,参与人数达到25万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省港工人团结一致,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斗争,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作出重要的贡献,成为广州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

波澜壮阔的省港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重要实践。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属罕见。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革命重心逐渐向北转移。为了集中力量支援北伐,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后方,10月10日,中共广东区委发表《为省港罢工自动的停止封锁宣言》,省港罢工委员会也发表《停止封锁宣言》。这一天,广州市30万民众举行盛大集会,一致拥护省港罢工委员会所作出的关于停止封锁、结束罢工的决定。至此,省港大罢工宣告结束。

如今,在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之上建立起的省港大罢工纪念馆,见证着这段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历史。

参考:《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综合自新华社、广东党史、南方+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