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世界之窗旅游攻略江苏,以及世界之窗旅游攻略价格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 1,旅游攻略 江苏 苏州第一站!
- 2,曾经全国最火的游乐场,为何纷纷烂尾
旅游攻略 江苏 苏州第一站!
还在纠结去哪玩儿吗?去这就对了!
第一站 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已经历500多年的岁月,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图片来自网络)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青岛出发自驾游推荐
①东园
东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临水建有水榭、曲桥。与天泉亭相映成趣的芙蓉榭是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凌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为东园的主体建筑。秫香馆为单檐歇山结构,面阔五间。屋柱都移在外部,形成围廊。两侧短窗,前后正中设落地长窗出入。馆内所有落地长窗裙板及夹堂板上,刻有四十八幅黄杨木戏文浮雕。图案为明代风格,有“状元及第”“洞房花烛” 等场景,而能辨别出的戏文只有十多幅的《西厢记》,如“张生跳墙会莺莺”“ 莺莺拜月”“拷红”“长亭送别”等,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落地长窗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图片来自网络)
小攻略:
1.在景区东入口处设有游客中心。游客中心的导游组定时提供免费的中文讲解服务,同时提供随叫随到的个性化收费讲解服务。游客中心内设有宣传视频,全天播放拙政园风光片;设有电子触摸导览机,提供免费阅览、景区宣传地图、苏州市旅游地图、手机充电站、童车和轮椅租用等便民服务项目。2.位于秫香馆内的拙政园邮政服务中心向游客出售园林风光、苏州文化纪念邮票、明信片等纪念邮品以及园林旅游书籍和纪念品。并为游客免费提供加盖纪念邮戳、即时投递信件等服务。
②中园
沿着一条长长的走廊,“移步换景”之间就来到了中园。中园以水为中心,台楼榭环绕周围,错落有致。主体建筑远香堂是一座四平厅,平面为矩形。南北为主向,开有一列落地长窗,东西两面也是,但一般均关闭。这一四周为窗的做法在古典园林营造学上称为落地明罩,能使厅堂内非常空透,方便赏景。堂的南面数步,是一泓清池,其间一色清雅花砖铺地,池边栽广玉兰数株,枝叶扶苏。池上架座小桥,跨水而去,通向彼岸的黄石假山和曲廊。山岩古拙,古榆依石,幽竹摇曳,坐厅中南望,是一轴自然古木竹石小景,看不出明显的入口腰门,堪称园林造景上“隔”的大手笔。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图片来自网络)
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西山看冬景,东山赏秋色。“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与北面的“荷风四面亭”三足鼎立。“倚玉轩” 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个幽静的水院。
小攻略:
拍小飞虹要抓住其凌驾于水上的特色,同时要把水中的倒影拍摄出来,绿波中映着朱红色的桥栏,形成上下对称美。拍摄香洲的最佳角度在其对面,拍摄时要将池水带上,尽量拍全景,突出旱船停泊在水中这一特色。
③西园
从中部花园的“ 别有洞天”穿过,就来到了西园。南侧的三十六鸳鸯馆为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采用拱形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馆南厅前有小院,栽植多株名贵山茶花“十八学士”,故称十八曼陀罗花馆。“十八学士” 是茶花中的极品,一株上共开放十八朵花, 朵朵形状不同,颜色也不同,红的便全红,紫的便全紫,一起开放, 同时凋谢。晚清蒋吟秋有诗赞日:“梅村诗好久留传, 拙政山茶写笔颠,十八曼陀罗尚在,宝珠色相永春妍。”附近的盆景园在一片清影摇曳的竹篱墙内, 集萃着苏派盆景的精品,被称为“名园瑰宝”,拥有50余个品种,近万盆盆景。另一处值得一看的景点是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
(图片来自网络)
小攻略:
拙政园每年3~5月举办杜鹃花节,每年6~10月举办荷花旅游节。在双节期间,西园最为引人注目。在拍摄照片时,应该选取镜头成像好且使用高分辨率进行拍摄。
④苏州园林博物馆
苏州园林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它利用名园拙政园的住宅部分,按四进厅堂布置成“园原”“园史”“园趣”“园冶” 四个展厅,展现了苏州园林在二千多年悠悠岁月中美的历程和旖旎风采。园原厅为苏州造园之风的长盛不衰提供了答案;园史厅作为历史的再现,引导观众跨越时空,纵览苏州园林的发展历程;园趣厅分别展示了苏州开放园林、江南各地名园、苏州市郊六县市、苏州未开放的园墅庭院乃至国外建的苏州园林的不凡风姿;园冶厅通过对苏州园林“造园要素”和“造园艺术”的剖析,以较深层次地揭示了苏州园林在世界园苑之林中卓成体系的原因所在。
(图片来自网络)
小攻略:
苏州园林博物馆的门票包含在拙政园门票之内,入口在拙政园通往茶室的个小门。指示牌只写着茶室两字,不要以为是消费场所就绕道而行,就此错过园林博物馆!
下面也很重要!门票和开放时间:
门票:旺季(4、5、7、8、9、10月)90元,淡季(1、2、3、6、11、12月) 70元。
开放时间: 7:30~17:30 (3月1日至11月15日): 7:30~ 17:00 (11月16日至次年2月29日)。
最佳旅游时间:
批政际全年都适合游玩。春季有“杜鹃花节”,万紫干红。夏季有“荷花节”,可感受江水的一片清凉。秋季千姿百态的菊花在菊花展中尽情绽放。冬季,“迎春精品花果盆景展”把拙政园装汾得千娇百媚,流光溢彩。
(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是 小艾旅游攻略
人生苦短,叫上自己家人朋友,
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喜欢小艾的话,
记得点赞,收藏,关注我呦~
关注小艾,旅游不迷路!
曾经全国最火的游乐场,为何纷纷烂尾
作者 | 花瓢白
编辑 | 萧奉
摄影 | 阿灿 孙一冰
世界大观,曾是许多80后和90后美好的童年记忆。
它开业于1995年,是广州最大型的初代主题乐园,曾按1:1的比例还原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建筑和雕塑,汇集了时代广场、巴黎歌剧院、古希腊剧场、阿拉伯剧场、英国剧场、日本剧场等“名胜古迹”。
最热闹的时候,48万平方米的园区里摩肩接踵,月平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虽然在那个年代门票就高达90元,但小朋友们都渴望挤进景区大门,仿佛可以由此冲出“国门”。
开业初期的世界大观。
但在开业两年后,世界大观开始走下坡路,近十几年基本处于废弃状态。世界大观的速朽固然有其复杂的人为因素,但它不是特例,这种在20世纪末兴建的“世界性”主题公园,绝大部分都在短暂的繁华后变得门可罗雀。
比起后来长盛不衰的过山车和摩天轮,“微缩景观热”如同一个泡沫,不少人的童年游乐场就此“烂尾”。
曾经大规模兴建的“世界公园”。(图/孙一冰)
世界大观,自救失败
在衰落后的十余年间,世界大观不是没启动过“自救模式”。
在2003—2005年,世界大观曾两次“发包”给其他公司“委托经营”,也曾按债主要求拍卖清偿债务,但之后两次流拍,于事无补。
媒体也曾传出过风声,称世界大观将被“中国杂技大王”承包,可能变成大型“杂技场”,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后来,世界大观靠接洽一些婚纱摄影团队苟延残喘,因为一些情侣很喜欢这种废墟美,不惜花重金到这里拍“末日爱情片”。
但这种小众业务未能让世界大观起死回生,园区内基本失去了管理,从围墙外看仿佛是一片密不透风的原始丛林,满地厚厚的落叶不知道已经堆积了多少季,走在上面全是脆裂的声响。
废弃的“南瓜车”里也装满了垃圾和落叶。(图/阿灿)
疯长的藤蔓爬满每一扇窗、潜入每一扇门,就连当年那棵用水泥砌成的“巨树”,长年累月之下也被茂密的树藤包裹成“真树”。四周十分寂静,只有不知名的鸟在树梢间倏地掠过。可以想象,如果夜晚到访会跟闯鬼屋没什么区别。
年久失修的城堡。(图/阿灿)
失去游客的世界大观,是一个落寞的世界。
曾经人声鼎沸的游泳池变成了一片长满水草的池塘。大概因为南方雨水充沛,游泳池似乎从不干涸,水上滑梯旁边还有浮萍在摇曳。而旁边的小屋,还贴着它当年的名字——“夏威夷清凉世界”。
变成池塘的游泳池。(图/阿灿)
在那个中国人还不习惯外出就餐的年代,世界大观就已经在兜售来自西方的咖啡、潮州的鱼蛋粉、扬州的炒饭和北方的水饺,招呼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光是冲着这个,当年一定有很多厨师挤破头想来这个新鲜的地方上班。还有网友回忆道,曾经世界大观门口的餐馆还需要买铜钱去点餐,服务员清一色打扮成“宫女”,让游客觉得很过瘾。
如今,大大的“厨房”两个字还贴在外墙上,但再也不会有炊烟。
当年景区的餐厅都很昂贵,但依然很多人排长龙。(图/阿灿)
旧日舞台的红幕布也被撕扯得四分五裂,玻璃碎成不规则图形。很难想象,这里曾上演过由500名中外演员参演的《美国百老汇风情——今夜狂欢》大型歌舞剧。
因为凋落太久,围墙外侧的荒地上已经被附近的村民开垦成菜地,种上了各式各样的蔬菜。
被植物缠绕的雕塑。(图/阿灿)
世界公园,何以速朽?
世界大观不是唯一衰落的那个。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旅游路线,是从“世界性”主题公园向世界过渡,之后再集中落在虚幻童话世界中,比如近年来持续火爆的迪士尼和环球影城。
但在20世纪末,国内的一二线城市为什么都热衷于复制这种人造“世界景观”?
每个世界性微缩公园,都可以“一天环游世界”。(图/孙一冰)
孙一冰是一位常年在环游世界的摄影师,早年间拍过一个叫《克隆乐园》的合集,专门收集这种“世界公园”。他说,自己最早关于探索世界的热情,就来源于10多岁时母亲带他去北京的世界公园,他一度以为真实的世界名迹就跟公园里的一样大。
在他看来,这种公园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有它的时代背景。“在改革开放初期,国门打开了,人们对国外的事物有很多好奇心。但当时出国签证是很难办的,很多老百姓出不去,只有一些官员或企业骨干有公派出国的机会。”
因此,如果说当下人的造梦是通过米老鼠和玲娜贝儿,那过去的人就是通过一个小小的“自由女神像”或“比萨斜塔”。炫耀自己到过哪个“国家”,是当时最潮流的风尚。
“比萨斜塔”,是许多孩子最爱的打卡地。(图/孙一冰)
而且,游客在逛这种世界性主题公园的时候,会感觉很像“逛超市”,琳琅满目,包罗万象,可一站式获得“全球性体验”。
这一个商机催生了非常多的微缩景观公园,特别是在北京、广州、深圳、成都这种大型城市,老百姓对世界的认知终于不再停留在电视和书籍上。
但在多年后孙一冰真正着手拍摄时,他才发现许多世界公园都已经倒闭,要么是年久失修、等待拆迁,要么是完全被铲平了,旧日繁华化为一缕尘土。
许多世界公园的栏杆都已经生锈了。(图/阿灿)
世界大观是在2018年拍摄的。彼时,这个公园已经关闭多年了,孙一冰知道自己费尽口舌也不可能说服门口的保安,只能翻一个高高的外墙进入。
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去后,孙一冰就“大失所望”:园区基本已经荒废了,有些景观甚至难以分辨是哪个国家的名胜古迹。
比如他路过一个破破败败的欧式建筑,看起来有点像希腊神殿,但前面竖了几个大钢架子和一个镜面,看起来非常怪诞。
世界大观一角。(图/孙一冰)
据微博认证为世界大观董事长的@侯晨光YR 2018年发布的微博,这个舞台曾被用作私人“跑马场”,晚上射灯亮起,遛着宝马良驹。
(图/@侯晨光YR )
许多雕塑也被不知名的植物爬满了,认不出来是哪个国家的产物。孙一冰感到震撼,就像是见证某一段文明衰落了,但还能看到文明的尾巴。
几乎被植物覆盖的雕塑。(图/孙一冰)
还有一个吹号角的天使和婚礼专用的多层蛋糕,曾经应该也是礼堂里最靓丽的一角,但如今孤零零地被扔在垃圾堆旁。
这种面目全非的景象让孙一冰很失落,但也在意料之中,因为尚在营业的那些微缩公园大多也处境凄凉,更何况是已经废弃多年的。
再也用不上的婚庆用品。(图/孙一冰)
在拍世界大观之前,孙一冰还回去拍过童年最爱的北京世界公园。他第一次逛是1993年,那时候世界公园刚开业,打出了“一天环游世界”的广告。
孙一冰永远不会忘记当时“埃菲尔铁塔”微缩景观带给他的视觉震撼,以至于多年后第一次站在巴黎真正的埃菲尔铁塔脚下时,竟然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山寨既视感”。
而如今,他眼见北京世界公园已经在倒闭的边缘,门庭冷落,景观也已经破败了,只是靠一些晚场表演撑着,“这种大型主题公园,在北京很难吃得开。本地人不会想去,因为位置很偏,外地游客也会选择天安门和故宫之类的,不会想去世界公园”。
北京世界公园的转型业务之一就是晚会表演。图为在彩排的演员。(图/孙一冰)
建于1994年的成都世界乐园当年也红极一时,曾创下一年入园游客超100万人次的纪录,但也无法摆脱相似的命运,在连年亏损之后,被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
随着部分学生搬进曾经的“乌拉圭阳台”入住,世界乐园也正式变身校区,走在校园里,还能听见有人问:“同学,请问白宫怎么走?”
校园里的“金字塔”。(图/孙一冰)
这几个公园都很有代表性,它们往往开业即巅峰,门票卖出天价,但之后客流量就剧烈下跌。这当中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缩影:当中国人需要开眼界时,它们就以最单一迅猛的复制之路走红;但当国人能够随意出国,可以看到真正的世界后,这些同质化严重的微缩景观就会被时代抛弃。
飙升的肾上腺素,比逛世界重要
在孙一冰拍过的世界性主题公园中,只有两个公园意外地长盛不衰。
一个是世界之窗。除了疫情时期,世界之窗一直很火,不仅成为了深圳的地标,2022年还入围了亚太地区top20主题乐园,常年有外地游客蜂拥而至。
这或许也跟深圳的城市属性有关,人员流动率很大,每天都有新鲜血液奔着这个国际化大都市而来,而世界之窗又是“张望世界”的一个窗口,只要一张门票,就能快速与国际化接轨。
再者,世界之窗还具备很特殊的“教育意义”。走在园区内,常常能看到很多学校的地理或历史老师带着全班同学参观。
参观微缩景观公园成为很多学校的课外必备节目。(图/孙一冰)
更重要的是,世界之窗的游玩性很强,它不是单一复刻世界建筑,还设置了峡谷漂流、阿尔卑斯冰雪世界、穿越欧罗巴小火车等动感刺激的娱乐项目和大型机动游戏,是一个综合的游乐场。
这种多元化,或许才是世界之窗能持久的主要原因。即便你已经不屑于进去看“伪造”的世界,也可以进去吃喝玩乐,毕竟如今需要增长知识和见闻的游客不多了,更需要的还是飙升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很多孩子到世界之窗,并不是奔着看世界去的。(图/孙一冰)
还有一个是比利时的微缩景观公园,坐落在布鲁塞尔西北部。孙一冰刚知道时很惊讶,不明白国外为何也有如此“中国味道”的公园形态存在。但当他买票进去时,发现一切都很不一样:比利时微缩景观公园里的景观更像是一种“模型”,比例要小得多,仿佛是玩具。
浙江五月旅游
假如北京世界公园的“埃菲尔铁塔”的比例是1:30,那比利时的就是1:300,当游客在其中游荡时,就像“进击的巨人”,连小孩都能直接摸到塔顶。
在比利时微缩景观公园,游客就是“巨人”。(图/孙一冰)
“外国人建这种公园的初衷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希望让游客看到世界的样貌,但不会做得太小,因为希望给你一种真实感,方便合照,不出国也像出国了一样。但外国人可能就是纯粹为了好玩,为了某种窥视感。”孙一冰说。
而且,中国人和外国人构建的也不是同一个世界。比利时的公园没有特别去选世界名胜,虽然也有“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但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机场、花园等,就像是胡闹堆砌的,而且主要是欧洲的景观,因此也被称为“迷你欧洲”公园。
这种随意的搭建,反而一直吸引着游客前往,没有让这个微缩公园“烂尾”。
相比之下,中国的世界公园目的性很强,完全是根据世界各个知名的建筑去选择,却偏偏没有抵挡住时代的洪流。
“迷你欧洲”公园俯瞰图。(图/孙一冰)
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国内这种公园的凋落是必然的,因为它们的更新周期过长,过于静态,除了合影难以让人有更多沉浸式的体验,主打观赏的假山、假水、假建筑也很容易让人失去新鲜感。
而且,今天的游客更看重瞬间的快乐和虚幻的体验,“拟真实”的景观不再重要,更美好的虚拟童话、更快的过山车、更高的摩天轮更符合当下的娱乐时代。
毕竟,过去出国是个难题,但在今天,脱离现实才是个难题。
今天是更追求肾上腺素的时代。(图/图虫创意)
如今,国内已经衰败的世界性公园都变成了废墟,比如在网上搜“世界大观”,出来的结果除了婚纱照报价,就是“废墟探险攻略”。
若是到现场绕外墙一周,就能隐隐约约看到很多秘密通道:钢丝网被剪开了一个个欲盖弥彰的“狗洞”,围墙有被翻过的痕迹,后山也被人走出了一条小径,这些应该都是探险者留下的。只是这些豁口的背后是发臭的小河还是狂吠的恶犬在等待,不得而知。
废墟吸引着很多城市探险者。(图/阿灿)
今年3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拟将世界大观48.9万平方米的权属用地修改为商务/商业用地、二类居住用地和中小学用地等,这意味着停业十余年的世界大观将被“盘活”,也意味着广州的这个初代乐园将会彻底消失。
比起成为废墟或情侣的背景板,这或许是消亡的世界公园最好的出路了。只是曾和这些游乐场共享过童年回忆的人,多少会觉得惋惜。
再过几十年,或许大多数人都会忘记这种公园的存在,但它的确是时代无意中形成的一个切片,是20世纪末短暂存在过的一场“文化狂欢”。
那种超现实的意味,永远会飘浮在那片废墟之上。
世界之窗一角。假“富士山”与远处一个居民楼相映成趣,十分魔幻。(图/孙一冰)
都江堰旅游景点介绍
校对:黄思韵
运营:鹿子芮
排版:钟颖琳
世界大观可能变成杂技场,股权12月31日再拍卖 金羊网-新快报 2005.12.21
广州世界大观凌晨枪响,南方都市报,2009.4.8
曾红极一时,已倒闭14年的广州景点,要变了!南方都市报,2023.3.21
加载中,请稍侯......
精彩评论